因文创联 智慧阅读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2期   作者:李冬英
[导读] 用对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提炼
        李冬英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01)
        摘要:用对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提炼,以简驭繁,乘一总万,把“厚书读薄”。 这样,因文创联,在理解中概括,在概括中理解;在品味中锤炼,在锤炼中品味,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鉴赏与运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堪称智慧阅读也。因文创联,实际上是对文本的一种高度精炼的批注。
关键词:阅读教学;归纳提炼;因文创联;批注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践行新课程理念,淡化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内容,却忽略了对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
        诚然,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内容的教学过于程式化,课课如此,枯燥乏味,学生无兴趣,教师无对策。但是,“淡化”后的负面效应问题如何解决呢?
        前些时,我对一本楹联书作了一些批注。受此启发,我突发奇想,能否用对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提炼,以简驭繁,乘一总万,把“厚书读薄”呢?这一大胆的设想得到了同仁的鼎力支持。于是,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了“一文一联” 、“一文多联”的创作与教学活动。此举虽然辛苦了老师,但却轻松了学生,惠及桃李,绩效卓然。其实亦可倡导学生进行“一文一联”的创作尝试,练思维,练概括,练笔头,练语言,练记忆,兼收并容。从而,师生携手,共同开创“楹联进课堂,阅读沐春风”的新局面。下面,引述笔者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因文创联的几个实例,抑或对同行和其他读者有所启迪和裨益。
1.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内容简介:杭州小钱身患严重的白血病,命悬一线,救危骨髓四处难觅。十万火急,却幸逢转机,终为台湾青年和专家所救。其间,正值台湾发生严重地震灾害,余震不断,台湾青年勇献骨髓,台湾专家亲赴杭州,成功移植骨髓,杭州小钱方得起死回生。
        联一:一脉手足血浓于水
                 两岸骨肉情重如山
        联二:台湾同胞灾中献真爱
                 杭州小钱绝处获新生
                  (血脉亲情)
        联三:杭州小钱生命之花重绽放
                 台湾同胞博爱之心永放光
        这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2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着重从情感、事件、结果三个方面理解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形成板书:情感——血浓于水,情重如山;事件——灾中献骨髓,绝处获新生;结果——生命之花重绽放,博爱之心永放光。然后,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把语意补充完整,并兼顾对联对仗的特点。于是,上述三副对联水到渠成。这种归类梳理,凸显精要,逐步完善的创联方法颇为奏效。
        2.课文:《北京的春节》
        内容简介:北京的春节,热闹非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火树银花。民俗风情,别具一格。节日盛况,连日频现。


        联一: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动地迎新春
                 (北京春节)
        联二:腊八粥米豆同熬,味似醍醐惹众爱
                腊八蒜瓣醋并封,色如翡翠使人馋
        联三:小年迎春鞭炮响,户户糖食满宴
                除夕辞旧酒肉香,家家灯火通宵
        联四:新年登场,庙会再现盛景
                元宵上市,春节又起高潮
        这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文(6),节日盛况与民俗风情是其主要内容,而且方方面面,内容繁多。怎么办呢?首先,我向学生出示了一副总起联,即联一;然后,要求学生分述,如腊八粥、腊八蒜、小年、除夕、新年、元宵、庙会等,并着眼于食物、节日、盛会、习俗的陈述、分析与归纳,列举北京春节的盛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腊八粥与腊八蒜、小年与除夕、新年与元宵布局成三副对联,继而遣词酌句,反复锤炼,三联遂成。这种列举与串词兼而用之的创联方法,贵乎布局,反之则无从下手。
        3、课文:《晏子使楚》
        内容简介:齐国晏子使楚。楚王欲乘机侮辱晏子,以显楚国威风。楚王对晏子三次使奸相辱,晏子巧用“访狗国才进狗洞”、“下等人才访下等国”、“强盗国才出强盗”的逻辑,据理雄辩,机敏应对,反唇相讥,使楚王反受其辱,维护了齐国和自身的尊严,终得楚王尊重。
        配联:晏子使楚,三次临辱巧制胜
              楚王藏奸,几番发难反遭讥
        这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1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晏子和楚王;主要事件是楚王与晏子的三次较量,集中突现了楚王的奸诈与晏子的机敏。因此,在因文创联过程中,必须把握概括事件,突显人物的技巧,例如,数量词的活用,画龙点睛手法的运用等。其难度不言而喻,尤其是关于楚王的一联。于是,我适时运用了对对联的方法,即我出示了下联,要求学生对上联。学生受课题和“三次较量”的启发,旋即对出了上联。显然,运用对对联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因文创联的难度,故此法不宜多用,须相机而用之。
        可见,对联的确是“提要钩玄”口碑载道的典范。这是因为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含义隽永,意趣盎然,韵味天成,琅琅上口,易诵易记,融文学性、艺术性、教育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潜心创作,意兴勃勃,口诵心惟,畅怀悦目,潜移默化,慧然志智,陶冶情操,势必植根脑海,历久弥新。当然,创作切合课文内容的对联,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则虽难犹易。上述数例,可见一斑。
        实践证明,因文创联,在理解中概括,在概括中理解;在品味中锤炼,在锤炼中品味,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鉴赏与运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堪称智慧阅读也。因文创联,实际上是对文本的一种高度精炼的批注。毋庸置疑,只要我们如此坚持下去,语文阅读教学必将跃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浅谈"智慧课堂"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郑丽丽 《阅读与作文》 2018年第21期。
[2]《在"智慧阅读"中成长》 郑新宇 《新语文学习》 2009年第5期。
[3]《对联在阅读教学冲的妙用》 曾勇 《中学语文教学》 2013年第6期。
[4]《用对联促进阅读教学》 钱娅 《教师之友》 1997年第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