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有效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2期   作者:曾咏玲
[导读] 高中语文是高中的必考科目,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必备课程。
        曾咏玲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  重庆云阳404500

        摘要:高中语文是高中的必考科目,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必备课程。学生学习语文能够增加文学素养,也是学好其他课堂的基础。高中语文对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走创新之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让语文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高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学,在整个高中体系中占据关键性地位。语文教学的创新是新课改的基础要求,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要从方法、形式、师生关系等多方面进行彻底创新。
关键词:高中  语文  创新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者,我们该如何出新,来完成这一历史赋予的使命呢?
1 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
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往往只有粉笔和教材,课堂教学过程平淡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辅助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使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截取了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在课堂上播放,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脱离了上课前散漫的状态,进入到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在观看完视频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热烈地讨论影视资料中的人物和情节,并且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和视频进行对比,思考有哪些地方表演得原汁原味,哪些地方与课文中有所不同。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当中,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讨论的环节里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通过引入课文相关影像资料的方法,将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 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单调而且被动。在新的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予以学生合作探究的空间,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氛围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进行《沁园春·雪》这一课文的教学时,让学生分小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的重点和知识的进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采用情景与文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真实事物的感受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不是单单的只是依靠记忆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如《故乡》一文中,可以发动学生联想自己的故乡是怎样的,联系自身的真实感受对课文进行理解,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记忆更加的深刻,更加贴近实际。
?4 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很多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要么过多批判应试教育扼杀了语文的人文性,要么过多的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够使人文与工具的天平保持平衡。而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很多教师的教学重心偏向了语文的工具性,由于考试的需要,教师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字词名著,纠正学生的发音,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语文所独特的人文特征,情感魅力,对语文逐渐失去兴趣。教师要改变当下的状况,首先要在心理上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感受能力。其次,教师要学会将语文的人文与工具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以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引发语文的人文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很多教师只注重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却忽略了文言文的语言美感和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文言文的翻译是学生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而对文章的具体感受以及作者思想的感悟是学生语文学习应该得到的升华。只有做到对语文文字的精确理解,才能渐进到语文的人文性,教师在重视学生基础的同时,要学会层层深入,提高学生对人文情怀的感受能力。当学生的思想与语文技能历练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文章,学生通过简明而精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不仅可以感受语文的文字魅力、工具特征,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记录自己生活的感悟。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有机统一的,能够正确认识和平衡两者关系的教师,对学生来说,将是不可多得的良师。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形势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努力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锻炼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玲玲.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探赜[J].成才之路,2019,(05):22.
[2]张朝宾.优化语文课堂,实现创新教学: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5(24):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