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静
(安徽省怀远实验中学,安徽 233400)
摘要: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将诗词楹联融入到校园实践活动之中,能够有效地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那么,为了更好地使诗词楹联进校园,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诗词楹联教学,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同仁带来一些启迪。
关键词:诗词楹联;校园;初中语文教学;切入点
前言:各方文化都飞速发展的当下,借助快速的媒体传播,我们的生活也被各种文化所充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成了一个需要关注的话题。诗词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诗词楹联意境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对此,教师应能及时转变诗词楹联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和感受诗词楹联意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拓展知识素材,了解创作背景
诗词楹联创作是有感而发的结果,它的意境是诗人情感的集中表达。当作者身处不同的环境或经历不同的事情时,他的心情会有所不同,产生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创作中所表达的内涵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楹联的意境,教师可以拓展知识和素材,引导学生了解诗词楹联创作的背景。
例如,在讲授《观沧海》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收集相关材料和素材,包括作者的生平、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前后经历等,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山观海,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所吸引,一时兴起所作。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学生就可以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诗词楹联的意境。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成功的渴望以及一往无前的精神。在对诗歌的深入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调动自己的情感,感受诗人所传达的意境。再如,“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是湖南岳阳楼的对联,上联概括的写出了岳阳楼的自然景观,而下联则引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诗词楹联,从而突破诗词楹联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重现诗词楹联情景
重现诗词楹联情景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使学生置身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重现诗词楹联情景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的画面、音像非常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进而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在相应的语境氛围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诗词楹联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生动地重现诗词楹联情景,从而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达到“情境交融”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感官效果。例如,在讲授《望岳》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歌曲《泰山颂歌》或其他壮丽铿锵的音乐。分析“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时,可以展示与岳飞历史资料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境和图片情境中,这样对文字体验会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能够更好地感受其中内涵,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融入到对联的意境当中。
三、创新诗词楹联教学,打造人文课堂
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楹联培育自身良好的人文情怀,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环节,从而带动学生在学习当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诗词楹联。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语文诗词楹联教学中通过创新诗词楹联教学的环节打造一个人文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助力。
例如,在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完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古诗,诗人杜甫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大家描述了在草堂当中的生活,而尽管处于这样一个艰苦的生活之中,杜甫仍然心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感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首古诗,尤其是要带着诗人背后深深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精神去体会古诗。在朗读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例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进行诵读,教师也可以将背景音乐与朗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感。对于诗词楹联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感悟,需要学生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在一个人文课堂之中引导学生产生与诗人的共鸣,更好地体会在诗人的历史背景之下其是如何仍然心系国家的。
四、研究语言结构,发现语言美感
在诗词楹联的教学之中,除了诗词的内涵以及所传达的感情以及志向之外,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同样也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人创作诗词除了情之所至所即兴的创作之外,大多都讲求平仄声律,也讲求押韵,所以往往读起来也觉得朗朗上口。所以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内容之外,教师在诗词楹联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们去额外讲解一下这些内容,让学生去发现诗词中的声律美感。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苏轼抒情所作,在词中苏轼记录了密州出猎的情景,其中的词句读起来铿锵有力,作者选用的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一系列字眼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意气风发,其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左牵黄,右擎苍”等,更是将情绪层层推进,调动阅读者的情绪,将其带入其中。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启了新的一代词风,其中包含一些经典的格律,包括格二单调,格三单调,格四单调,格五双调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教师可以利用这首词开展一次楹联赏析比赛,分析词句上的选取和设计使用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来感受豪放的语言特点,教师对于表现得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并且鼓励有更多感受的学生进行分享,从自我体验的角度给学生们一些建议,这样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综上所述,诗词楹联教学,是语文教学里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地分析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价值、教学问题,思考合适的教学方案,将网络技术和诗词楹联教学进行融入,打造更加全新的、优质的诗词楹联教学课堂,从而有效地提升诗词楹联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切实地推进诗词楹联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文玮.中学生古典诗词、楹联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71-272.
[2]周炜,李峥坤.诗联文化进课堂协同教学扬国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6):281-281.
[3]牛晓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读与写,2020,17(30):43.
[4]李彩雲.感受诗词之美:初中语文诗词审美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0):141.
[5]芦蓉.群文阅读在部编本初中语文诗词楹联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49-50.
[6]苏文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