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莉
四川省广安中学 638000
摘要:作为浅层学习的对立面,深度学习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界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尤其是它所强调的对学习者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毫无疑问是当下我们进行各种教学革新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呈现出侧重死记硬背、知识体系零散、学习动机功利性等浅层学习的现状,这既是教学方式程式化的必然,也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必然。为此,将深度学习引入高中诗歌教学,开展深度学习就显得十分紧迫。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实施路径
引言
诗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承物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所以它的学习价值很高。诗人往往会将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或虚拟意境写进诗歌,把自己的情感融人其中。诗歌不像其他文章,它的语言更简洁但却蕴含着丰厚的感情,并且这种感情不易被学生领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诗歌的教学更多是“浅层”的,因此,提高诗歌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老师需要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诗歌的练习,充分想象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的处境,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这对于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
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教学方法的针对性。高中语文诗歌包含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等不同的类型,差异性的诗歌必然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具体而言,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几个路径:一是知人论世,多元解读。通常情况下,在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中,多元解读又往往以对话的方式呈现,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凭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但并不意味着过分宽容学生不正确的甚至是越界的情感体验与话语呈现。较之其他学科,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作为导读、导学的启发者,应该特别重视价值引领与方向把握。在背景介绍、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步骤,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二是建构情境,整合思维。深度学习强调学习的高投入性和沉浸性,而创建情境,还原知识发生的背景,让学生与情境互动中相遇知识的本质与意义,是激发学生内在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重要方法。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相关诗歌的写作艺术、情感脉络等进行思考,有意识地通过画面、音乐、语言等多维度的手段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场景,以激发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世界。三是细读文本,填补空白。充分利用诗歌含蓄隽永、结构开放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诗歌的空白点进行补充,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四是层层深入,创新方法。通过诵读法、提问法、对比法、合作探究法等全新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变为诗歌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的知识、文本、文献等,引导学生培养起阅读之外的研究意识,深化其对诗歌的理解。
如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解读中,既要从历史出发,让学生了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作品体现了大唐恢宏开放的气息,也要透过具体诗歌来分析他的风格、特点,如《将进酒》中时光飞逝、华年难驻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瑰丽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等,无不散发着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二、将课外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获取教学资料越来越容易,因此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与所教授的诗词相同作者或者相同内容的古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形成群文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课外的古诗歌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成倍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类似的诗歌去感受当时人们的心境,提高学生的古诗歌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杜甫诗三首的诗歌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再选择五首杜甫的同时期代表性诗歌,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杜甫同时期的诗歌都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当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后,能够轻松的从多篇古诗歌中总结出杜甫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再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更能让学生体会当时杜甫的心境。
三、加强师生合作,共同制作现代诗歌教学微课程
微课内容的设计与制作形式是多样的,可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整合制作微课。诗歌作为文学的最初表现形式,通过“诵读能在感知语言和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从而有助于促进大脑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奥妙情趣,了解语言的精髓,在身心的愉悦中获得审美熏陶和教育”。“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学习,其内涵是主动、独立、选择、加工、自评、自律”。诗歌诵读音频可作为预习作业交给学生来录制,学生对这一新形式的作业有较强的新鲜感,录制时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如《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师将诗歌的朗诵任务交给学生来录制。这首诗歌语言优美简洁,格律工整,诗中写到,“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是情感的集中倾泻,坦率地表明徐志摩离别时的惆怅,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在朗诵时自然表现出此诗的惆怅别离之情,学生通过录制朗诵音频,可以提前进入教学情境,在课程正式开始时学生对诗歌的领悟会更加深刻。又如《再别康桥》微课的文本与图片内容亦可安排给学生搜集整理,锻炼学生探究的能力,也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文。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师生关系亦因此更加融洽。
结束语
高中阶段涉及的诗歌都是精选的,每一首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历朝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经历重现在课堂上,等待着被鉴赏。新课标改革后对诗歌部分的重视度明显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对于诗歌的教学老师责任极大;灵活教学,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是目前的发展需要。此外,学好诗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大量练习后、日积月累中慢慢摸索出技巧,然后在考场上游刃有余。总之,诗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气息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领略诗歌的优美,不仅要会背,更得会鉴赏。
参考文献
[1]贾安通.高中语文诗歌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31-33.
[2]何晓云.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备课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54-256.
[3]刘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例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06):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