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玉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省龙岩市364200
摘要: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而在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中,节奏可谓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节奏的实践探析,让学生了解节奏在朗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促进其朗读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增强。
关键词:节奏;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中,节奏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为了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了解,增强对文章作者情感的感受,促进对学生基础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朗读教学环节设置,在朗读教学环节中深刻的融入对节奏感的培养[1]。如此在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下,达到其节奏感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一、结合节奏功能作用
其实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节奏的运用有多种功能,如对文章中心思想的体会、对当时社会情形的感受、对读者朗读兴趣的激发等等,而这些功能,说到底也都是通过对节奏的运用,对朗读情感变化的增强,从而在强化对读者的引导下,深化读者对文章的朗读。在朗读教学中运用节奏,能够让学生在增强体验文章中的情感下,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能够在节奏的变化中,对自己的朗读情绪进行调节。
如,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有些学生乐观开朗,有些学生内向腼腆。这样不同的性格特点促使学生的语文朗读风格也存在不同,有慷慨激昂展开朗读的,也有细声细语阅读的。而朗读风格的不同,自然也就让学生所运用的朗读节奏产生差异。乐观开朗的学生在把握节奏时,通常会过于激昂迅速,这样的学生最后所表现出来的是欢快的情感;而内向的学生在把握节奏时,会比较低沉缓慢,此种表现出来的情感则就是安静沉稳。而不同的节奏功能,所带来的朗读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加强对节奏功能作用的结合,以此在发挥节奏的功能作用下,实现学生朗读效果的提升。
二、结合文章情感把握节奏
语文教学文章中,其实存在着非常丰富而变化多端的情感,通常情况下,这些情感都只能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含蓄的表达出来[2]。而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对朗读节奏的体验是重中之重。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先对文章的情感进行把握,而后以情感为依据,体现出文章的节奏。如有的文章有着喜悦的情感,但也有些文章的情感过于凝重;有些文章的情感是批判,但也有文章的情感是鼓励表扬。在此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综合的分析起不同的文章,要在对节奏的特点进行把握后,利用不同的节奏类型,来处理不同的文章情感。
就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此篇课文其实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一开始小蝌蚪是快活无虑的,可是在看到其他动物和妈妈亲热时,小蝌蚪也想要找到自己的妈妈。从此时开始小蝌蚪的情感就不再快活无虑,而是变得急切,也较为焦虑,在最后找到青蛙妈妈时,小蝌蚪是快乐的,是欣喜的。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此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先利用轻松的声音、高昂的声调等来控制住节奏,利用所把握的此种节奏,来对课文中一开始的快活无虑进行展现。而当学生在朗读“小蝌蚪寻找妈妈”这一过程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放低声音,用低沉的声调朗读课文,让学生利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来对课文中小蝌蚪的情感变化进行体现。最后,教师又可以让学生用激昂迅速的声音来对“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朗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把握住不同的文章节奏,能够让学生通过对节奏的把握加强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从而能够增强其文章内涵的掌握,也能促进其表现能力的提高[3]。
三、结合题材变化把握节奏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文章题材类型。教师在对节奏进行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文章题材类型变化的结合,来组织学生展开特定的朗读。如有些文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有些文章的节奏感就相对较弱,教师此时就需要差异化处理文章节奏。在此项差异化处理中,教师必须全面的融合进声音和声调的变化,应当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声音和声调来朗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此方能在指导学生加强对文章节奏的把握下,深化其对课文的朗读。
例如,对于抒情性题材的文章来说,在朗读过程中运用节奏时,应当对音调的变化给予重视。教师应该让学生采用“扬”的音调,这样才能增强对文章思想情感的发挥,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文章。如抒情性的课文有《妈妈睡了》,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睡着了的妈妈的描写,来体现出深刻的母子之情,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关爱。对于这篇抒情性题材的课文来说,应该利用激扬的语调和高昂的声音来朗读文章,更是应该以此语调和声音来加强对文章节奏的把握,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的体验。而对于批判性题材的文章来说,在掌握节奏时,应当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充分的把握,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用沉重的声音进行朗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批判性文章的沉重氛围进行理解[4]。就如课文《坐井观天》,此篇课文实际上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中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来阐明“要全面的看待事物和问题,不能在犯错之后还自以为是”的道理。同时,此篇课文也有对眼界狭窄和学识肤浅之人的讽刺和批判之意。作为教师,在课程讲解中,就可以指导学生深刻把握其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分组扮演的方式来展开节奏朗读,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扮演青蛙的学生要利用文中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进行朗读,要在朗读中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对青蛙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进行展现;而扮演小鸟的学生则需要利用耐心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进行朗读,并对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进行展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中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在文章节奏的掌握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和效率。
结语
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掌握和运用,是促进学生朗读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结合起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课文朗读和情感节奏,应该在正确的表达课文时,加强学生对节奏基本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对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来转变学生的节奏运用。以此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下,促进对其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珍.节奏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文渊(小学版),2019,(9):610.
[2]张信号.节奏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8,(46):362-363.
[3]肖海燕.节奏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8,(5):72.
[4]李敬玲.节奏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2018,(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