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2期   作者:郭鹏梅
[导读] 阅读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零散的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
        郭鹏梅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  746000
        摘要:阅读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零散的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阶段,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同时阅读教材涉及面仅限于课本。本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引言
        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名著导读,既是顺应时代发扬传统文化趋势的有力举措,又是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对文化多样需求的必然途径。古今中外的名著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样,且学生兴趣爱好不同,阅读基础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思考拓展名著导读的途径,提高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力,真正将“名著导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当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现状
        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在阅读名著整本书过程中对名著的文本理解能力、阅读专注度和持续度其注意力的品质,信息整合能力都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进行有效的衔接引导,以奠定其阅读基础,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手机、电脑的出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快餐式文学,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形式越来越不乐观。碎片式的阅读模式使学生愈发喜欢情节类的小说、动漫等,很难专著于篇幅较长的名著阅读。而这些小说、动漫等作品缺乏文学性,主题思想也较为单一并不深刻,难以为学生带来深层次的语文水平提升,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此外,当前的初中生普遍阅读量不够,只有少数学生坚守在阅读的前线,多数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浪费在看电影、打游戏等娱乐方面,完全忽视了阅读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恢复阅读的自主性。
二、名著简介,激发兴趣
        名著是人类文化精华的汇聚,阅读名著能够启迪人的思维,使其增长见识和智慧,提高其人文修养。在教学改革和语文教学要求变化的大背景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板块,即“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引入,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文学知识提供帮助,还能潜移默化影响其思想,提升其文学素养。大部分初中生的文学素养不足,而且对于文学知识的储备也不够。这使得初中生在面对鸿篇巨著时,没有耐心将阅读坚持下去,甚至会产生厌恶和抵触的心理。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对名著进行深入解读,并加强导读的教学,将名著进行简略化,为学生介绍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一些精彩的片段。教师通过名著导读,能使学生对这些名著产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章中的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由于这篇外国名著篇幅偏长,学生无法提起对这篇名著的阅读兴趣,并且大部分学生由于文化的差异,也并不喜欢外国的文学作品。外国的文学作品对于初中生来说,语言比较晦涩难懂,人员关系复杂,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做好这一部分的导读,自己先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掌握后,再为学生做好名著简介,为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还可以介绍一些精彩的片段,充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进行深入阅读。
三、教授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名著是讲究方法的,不是囫囵吞枣就可以的。因此,在初中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高名著导读效率,则必须先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在读上下功夫。阅读有精读和细读之分,因为初中生阅读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精读、哪些知识该细读,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名著的精髓,提高阅读质量。其次,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是简单的摘抄名著中的重点词句,而是要详细记录自己对这些语句的感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体会,以此更深刻的体会名著。
四、课外性阅读,利用名著培养核心素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语文教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多读名著,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文学审美能力。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展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英雄人物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是一些碎片化小说或动漫无法比拟的,可以得到文化的传承。名著作品之所以流传范围广、流传时间长,是因为阅读名著作品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还能使语文核心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五、辅助性阅读,让学生成为猎取者
        在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使他们的阅读有事半功倍之效。一是从名著“目录”中通览全篇,即从名著“前言”或“序”“跋”中了解全书内容,把握情节分布与走向。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段极富鲁迅个性色彩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呐喊》的创作缘由及主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再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小引》:“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着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如果学生能读读这段小引,就能理解鲁迅创作《朝花夕拾》时的淡然心境,也便于学生理解鲁迅独具风格的语言。同时,通过阅读名著的目录,学生也能很快找到全书情节的转折点,而这时,教师的引导性解析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指导学生将名著读“薄”、读“厚”。一方面可借助目录,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并通过制作卡片、填写读书卡的形式抓住书中的情节重点,这也是减轻学生阅读大部头名著的时间压力、心理负担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名著中的重点情节进行集体研讨,尤其是对于某些哲学意味深厚的名著。如阅读《朝花夕拾》时,教师要让学生在了解鲁迅儿时生活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对鲁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的潜在意义进行品析,使学生知其故事,更知其内涵,这也是名著阅读的魅力所在。三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时做批注的习惯,边读边理解,边质疑边感悟,读后留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名著导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就是与作者的思维碰撞,产生思想共鸣的过程。教师通过名著阅读,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掌握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在阅读时不再盲从,听从他人的看法,并能拥有自己的观点,学习名著中主人公的精神和优点,汲取名著养分,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晓华.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以初中统编新教材中《傅雷家书》阅读教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4):37-39.
[2]许红.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知识经济,2020(21):117-118.
[3]尚思然.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20.
[4]何丹妮.初中八年级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0.
[5]刘金环.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