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玉芳
秭归县第二幼儿园 443600
摘要:儿童视角下的环境创设就是要关注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的声音,邀请幼儿参与,支持幼儿的需要,追踪幼儿的反应。一个充满“儿童性”的科学区学习环境一定会体现幼儿的“儿童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科学区学习环境创设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园;科学区;环境创设;问题;对策
引言
合理选择游戏材料。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合理选择和传递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输入直接影响到儿童区域活动的效果,因此活动材料的输入非常重要。如果材料不够,会因单调而导致区域性活动,但如果材料过于复杂,或存在安全问题,也容易导致儿童不知道如何使用材料活动,造成危险。因此,活动材料要有趣味性,以吸引儿童的兴趣。同时,要注意选择符合儿童行为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材料,避免儿童随意操作危险、误导性材料。
一、儿童视角下科学区学习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的规划布局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儿童的参与
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每个班的科学区都是教师中心倾向下在教室靠墙或者拐角区域(通常靠近窗户),提供一定的空间,张贴“科学区”或“益智区”的标识和区域活动规则,将儿童需要的材料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4个班基本都是这样的规范化设置。这种师控下的科学区规划布局,从空间规划上说,忽略儿童的参与性。访谈中,访谈幼儿“你知道什么是科学区吗?你们班的科学区是谁设计的呢?”“当几个小朋友一起在科学区游戏的时候,大小够用吗?有没有觉得很小呢?跟其他地方相比呢?”幼儿的回答是:“我来到班级就有科学区”“科学区是进行实验的地方,是老师给我们准备的”“科学区太小了,有时候小朋友多没有办法开展探究活动”“各活动区离得很近,有点吵”。由此可见,儿童没有权利对自己生活、游戏、学习的空间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行自主设计、实施,而是被要求、被牵引,按成人的逻辑和意志去行动。从时间执行上说,忽略儿童的心理时间。访谈幼儿:“每一次在科学区的时间够用吗?老师说结束的时候你一般能完成吗?”幼儿回答是:“老师一说结束,我们就收拾好材料,不管有没有结果都按老师要求做。”“有时时间不够用,我们正探究得兴奋时,老师说结束,我们就收场了。”幼儿按照一日作息时间进行区域活动,有时正处于活动的兴奋点时,该进行下一环节的活动;有时探究聚焦的时间长短周期也不一致,高控的作息时间,不能满足幼儿生理需要进行自主选择,抑制了幼儿的个体性需要,从而影响幼儿观察、探究的深度,甚至打击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环境的互动注重材料的操作过程,忽略幼儿的表征
在研究中,观察比较研究对象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乏记录的载体,不能将幼儿的观察、探究结果记录下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在科学区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究、操作,从中获得经验,通过同伴互动,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发现,让幼儿体现探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成就感。但是教师不能根据材料提供科学的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探究;或者就是放任型地让幼儿摆弄材料,“玩”不出名堂,不能反映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结果,不能见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对幼儿科学态度和精神的培养也不利。
二、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区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遵循教育原则
首先,在教育效果上要保证儿童在区域活动上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在活动区域的建立上要遵循幼儿教育的原则以及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创设活动区,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小班级要注意直观、生动、自由度低、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活动道具,以满足幼儿体质健康薄弱和思维能力发展不全的年龄特点,使其智力和体能得到有效锻炼。大班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物质基础,注意创造活动的设备和场所以及建设性,能够发挥思维、实践和创造能力。对活动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为儿童带来更好的行动效果。幼儿区域活动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能参与。相反,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监督、指导和沟通。学龄前儿童没有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发生一些危险的行为,教师应该注意对孩子们的观察,纠正孩子的一些不恰当和危险的行为,引导他们什么是正确的做法。
(二)投放生活化的材料,鼓励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科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探究性并存的学科,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意味着幼儿的科学学习必须借助具体形象的活动材料来辅助幼儿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经验。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成长的,生活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最佳教材,教师在科学区投放的活动材料应以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形式呈现,幼儿才能以易于理解的方式通过操作和探究材料来习得新的科学知识。《纲要》中的“科学”领域里提到的目标之一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还有一个指导要点是“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相契合,将生活教育运用到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生活化教育,即将材料“生活化”;二是寓科学教育于生活,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结束语
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科学区学习环境创设,即从环境的设计、环境的创意、环境的布置、环境的评价,每一个步骤都既尊从教师的想法,也尊重儿童的声音,且教师更多以儿童的需要为需要、以儿童的关切为关切、以儿童的兴致为兴致,充分地陪伴儿童、支持儿童,为儿童搭建发展的支架,让科学区从“在那里”向“会说话”转变,让幼儿在一个有“儿童感”的空间中,自主、和谐地与环境互动,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探究的关键经验、分享探究的发现、记录探究的过程、发展探究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任静.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宁婧妤.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三所幼儿园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3]肖菊红,周惠英.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课程的园本实践[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8(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