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夏云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高级中学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450)
摘要:物质微粒观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核心理念,它是学生学好化学非常关键的基本素养。如何正确合理地培养学生对化学粒子的看法,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物质微粒观的深入分析,提出从微观视角理解和探索物质世界,最后总结出培养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具体措施,应用于化学教学中。
关键词:化学教学 物质微粒观 教学策略
生活在宏观世界中的人们很难定义物质粒子的概念。微观物质世界的想象力,特别是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高中化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对物质粒子的看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用科学概念代替前科学观念的过程,直到他们养成思考物质粒子的习惯。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理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接受和掌握。
一、物质微粒观有利于提高科学素养
化学科学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古代过程的化学,炼金术和药物化学,燃素化学,定量化学,现代化学和渗透整个化学的现代化学科学。人类化学研究已从描述到推理,再到毛细管腱的微观过程。随着人类理解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学不再仅仅是观察和研究宏观现象的科学。现代化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众所周知,物质的本质体现在宏观的变化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微观理论是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把握物质的本质的基础。微观透视练习是人类了解物质本质的重要方式。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宏观特性,物质的宏观特性反映了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的一个特征,不同于其他学科,是化学中最独特的思维方式。将物质视为粒子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粒子的性质也是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建立物质粒子的视野是学生打开化学之门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自然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培养学生对宏观物质的微观知识,有意识地了解某些自然现象的微观性质和通过宏观现象发生的变化的能力,以及对自然和规律的微观理解的形成 物质及其变化对学生学习化学至关重要。创建物质的微观视图可以使学生从宏观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到微观粒子的研究水平,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现代化学的发展导致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需求和必然结果。作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物质粒子的观点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成分,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理解化学物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化学符号和化学术语的含义以及影响力,特别是在化学的早期,对物质粒子的观察为学生开辟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并揭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一系列特征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保持辩证法的观点,掌握适当的方法以及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具有重大影响。此外,培养微观的物质观点对于提高学生利用基本科学观点来理解自然界并做出良好决策,验证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得出科学结论,并与他人交流有关结论。
二、物质微粒观培养的策略
如何用物质粒子来培养学生的观点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线研究人员和教师所采取的途径存在分歧。物质的概念和基本概念的培养已成为专业研究人员的专利,理论结果未在初等教育中使用。这为我们提供了基础概念和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的背景,但是我们的学生仍然接受传统的半现实教学困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大学化学教学目标的适应,在化学教育中培养物质微粒观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和新的典范经验。探索化学课程和课程中的新概念,讨论在化学教育中培养物质的微观观点,并将对基本化学概念的培养和研究引导到积极实践中。物质粒子概念的培养研究不仅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而且应侧重于实践研究。将教学中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不能仅基于理论研究者的努力,一线教师也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真正实现一种物质微粒观的认识,老师非常重要。首先,教师本身需要对物质粒子有一个良好的认识,掌握对物质粒子的现有深刻理解和认知,并能够结合观察物质粒子的内容,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其次,教师还应及时改变教学观念,以打破传统,限制循证教学观念。第三,任课教师还应掌握培养学科观念的策略,实现化学科学与教育的完美融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继续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进行思考和实践,从而迅速发展。培养和探索该学科的概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条可实现的途径。
总结:化学学科主要涵盖三个领域:可观察的宏观世界;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微观世界; 由化学式,方程式和化学符号组成的符号世界。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取决于构成它的分子,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原因。微观视图是指微观知识或信息如何在大脑中记录和呈现,它主要涉及诸如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关物质粒子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后必须构造的基本思维方式,一旦这种思维方式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强大的迁移能力将使其成为学生终生的学习体验的重要基础。只有合理构造微观视图,才能使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及其变化,并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J], 欧阳旭华 2007.03
2.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J], 练晓;钟宏华 2007.1 8 030
3.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J],镇大海 2015,10
4.中学生物教学与中学生的"相异构想" [J], 杨红爱 2014.12
5. 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陈嶙;熊洪林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