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实验教学,发展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2期   作者:栗紫妍
[导读] 新课标强调了高中数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
        栗紫妍
        河南省淇县第一中学 456750
        摘要:新课标强调了高中数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而在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塑造,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应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经过笔者教学经验来看,实验教学是一个能够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但是数学这个科目中安排的实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上都缺乏经验,相关研究也比较少,对此拙文主要对实验教学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上提出几点浅见,期许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验;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很多学者都认为高中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实验教学发,能够提高学生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层次把握,从而更好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校发挥出最佳教育功能。当前基于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较少,缺乏实验教学经验的教师难以把握好这个方法,所以这方面探究的空白亟需得到填充,所以本探究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一、使用实验教学加深理论理解
实验活动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趣味度,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为实验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知识点的整个形成过程,对此有助于学生展开理解性记忆学习。高中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实质之后,才能够对其灵活运用。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是比较沉重的,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具有畏惧心理,只能进行浅层次的学习,而实验教学能够以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之后,在课堂中就具有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椭圆的定义时,教师通过单一的口头传授是很难让学生深层次理解这一定义的,而通过设置实验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剖析椭圆概念的实质,给予学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在设置实验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把全班学生平均分配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椭圆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在课前应提前为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根20厘米且没有弹性的细绳,一块纸板、一支笔以及两个图钉,让小组其中的一个成员将细绳固定于图钉上,再把图钉固定在制版中,接着使用笔尖来拉紧细绳,笔尖在细绳作用力下画图。

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对以下三个问题的探究,第一个是椭圆上的点具有什么特点;第二个是当绳子的长度个钉子之间长度一样的时候,椭圆形状是什么样的,绳子长度小于钉子之间的长度,椭圆形状又是什么样的;第三个是当生自长度保持不变,而钉子之间距离变化时,会引起椭圆形状什么变化?教师在实验之前对学生提出问题后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具有目的的行为更具有效果,并且在试验活动中实行竞争机制,只要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所在小组就会加分,月末统计得分,获得分数最高小组能够得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直观生动的现象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正确且具有深度的认知,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基于实验探究发现数学规律
   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中,包括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特别需要的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的表现之一,而实验活动是能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观察来总结其中的规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一些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小的实验类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完成实验任务,并且自主观察、总结出实验结论,在没有旁人引导干预的实验类型下,学生才具有更多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探究而来的结论,思维才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拓展。并且学生通过对多种规律的总结,能够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较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几何体表面积中,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卡纸和双面胶,并且使用这两个工具在课前做好圆柱、圆锥、三棱锥、长方体等模型,这样学生做模型能够让学生深度的了解各种几何体的形成过程,清楚每一种几何体的表面是通过什么形状而来的,这是最初步的了解。第二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逐一拆开几何体,让学生再次了解各种几何体表面积构成情况。第三步是让学生根据几何体表面积组成情况来归纳出几何体表面积构成情况及其它的计算方法。很多学生在运计算几何体面积的时候经常会忽略掉一部分面积,而当学生清晰的观察过几何体的构成面积时,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够形成一个观察规律的能力,有利于其他知识点的学习。
三、使用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
高中数学点肯定是基于实验而得出的,而实验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新的突破,创新能力是当下社会特别需要的一种能力,因此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特别倡导的一种能力,能够让学生轻松化解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传统教育里,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口头传授来向学生教学知识点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无法对知识点进行探究,思维也就受到了限制,而实验活动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点,主动去认识知识点,其思维条件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扩充,
比如在教学y=ax函数时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动手折纸,通过观察纸的层数和折数来总结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体会函数关系的大概概念。学生通过折纸的现象观察,可以发现当折叠以此是2层,而折叠两次是四层,从而会发现存在倍数关系,并且增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让学生了解到函数的特性。通过这个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类似现象的实验,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给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因为来源于生活的知识点更具有亲切感,从而不会限制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更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叶丽英.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J].科教导刊,2017.
[2]孔令纯.关于高中数学实验活动的几点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