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2期   作者:吴月敏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上日程,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吴月敏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江苏 苏州 21523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上日程,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这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获得全面的发展。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落脚点,着重研究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快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希冀能够有抛砖引玉之效,引起更多的教育同仁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关乎孩子们未来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播给学生学科知识,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这对于其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极其有利的。为此,笔者鉴于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小学阶段学情,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其他教育同仁参考。
        一、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
        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教师为导向、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上以“听讲”的方式为主,这样就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模式 ,使得教学氛围单调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鉴于此,教师从学生发展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理解能力、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等实际因素,围绕学生需求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丰富和拓充教学内容,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新意与趣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一种良好而浓郁的创新学习气氛。
        例如:以小学“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为例。scratch作为专门为小学生设计的编程软件,它有着简单易学、内容丰富、指令完备等优势,一经进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笔者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点确定了“任务不宜太难”的游戏任务,为学生确立了“仓鼠走迷宫”的设计主题,学生在编创过程中兴趣浓厚、热情饱满,完全沉浸在程序设计之中。最终,他们通过大胆想象、不断尝试,逐渐掌握了“仓鼠走迷宫”程序的关键知识点,并将作品分享到scratch平台,邀请更多的人体验自己的作品,这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主创作的成就感。此外,生生交换互玩走迷宫的游戏作品,在玩的过程中相互学习设计思路,充分汲取他人宝贵的建议,博采众长,共同优化创编程序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完善作品,在该过程中使学生既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又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其创作才能。
        二、注重培养创新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创新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索然无趣的模式,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需求和欲望。另外,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一些抽象的知识理解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延伸信息技术教学素材,将生活内容导入教学之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其创新能力。这样,教师要通过有效组织信息技术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丰富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知识,为学生拓展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例如:以“制作PPT教学”为例,笔者通过多媒体将每个操作步骤详细地呈现给了学生,并让学生观摩演练,首先引导他们创建幻灯片,接着在插入一个文本框,并让学生自拟主题对文框编辑文本。笔者虽然看到学生创作的幻灯片非常单纯简洁,但主题形式丰富多彩,可圈可点,有学生借助幻灯片制作了课件、健康和学习专栏,还有制作成母亲、教师、儿童节日祝福PPT等,小小的幻灯片极大地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才能。

该方式不但增强了学生实操能力,充分激发了其对制作幻灯片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又如,学习“文本编辑排版”时,笔者以写一篇文章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对文章进行编辑排版,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自主地设计页面,包括页面尺寸、字体、字号、表格及艺术文字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创作力。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形成了生生、师生间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方式,小组成员都畅所欲言,发言个人的看法,同时每个成员也乐于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而且能够促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优于单纯的灌输知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开展分组教学,小组成员针对学习任务和问题,学生通过面对面地交流和探讨,往往能够打破学生固化思维的僵局,使学生采众博长、取长补短,同时,该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求索的过程。
        例如:以教学“计算机工具栏”为例,笔者以绘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善于借助各个工具栏的功能,这样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避免出现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实际学情,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照本宣科”。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给出明确具体的作业任务,鼓励学生用相关软件进行绘画操作,最后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去自主地探讨和交流。这样,分组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留给学生足够探索新知的时间和空间,遵从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将教学与创新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地学习。
        四、善于整合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将学习生活紧密融合。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授业解惑外,还要有意识地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并能进行创新应用,提高学生的运用效果,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做好教研工作,提升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善于归纳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拓宽信息技术学习的其他渠道,力求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例如:在电子邮箱内容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学生如何更好效地应用电子邮箱联系便捷的功能,并让全体学生建立通讯录,相互发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等,这样让学生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践及创新的活动中。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计算机知识,让学生自主演练,并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纠偏,从而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来设计,注重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潜力。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责无旁贷。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迅速期,而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丰富资源,容易使小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力。为此,笔者从多个角度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希冀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蒋艳新.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周嘉芬.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09
        [3]彻力木格.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