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乡村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2期   作者:张庆珊
[导读] 本文针对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如何让家校共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
        张庆珊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迁糖小学  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本文针对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如何让家校共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法,帮助完善教学工作。
关键词:乡村小学;道德法制教学;家校共育教学理念;融入;主要因素

引言:在乡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校共育教学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在融入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价值观的引导,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家校共育教学理念。
一、影响乡村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
    开展影响乡村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的全面研究,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影响乡村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三点,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归纳如下:
1.1 缺少对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全面论述
        目前德育和法制教材对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论述不够全面,尤其是在某些理念的集中论述上市存在缺失的,虽然绝大多数德育教材都涉及到了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理念,但更多的时候都是以隐性的方式体现,而不是用显性的方式论述,绝大多数乡村小学生很难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因此就出现了理念体现不足的情况[1]。例如很多教材都对“自由”这个核心价值观缺少准确的阐述,并没有让学生理解自由需要建立在不伤害、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导致很多乡村小学生容易出现对自由的片面理解和认识,极为不利于道德和法制方面的建设[1]。
1.2 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目前教材在目标建设上,还存在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学生在道德教教育方面都是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但是并没有实现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方面的落实,很多学校都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融入研究。一些学校甚至更加形式化,在道德教学的安排上都是通过读写背的方式记住,却没有让学生真正去实践核心价值观。这就导致教学工作只是停留在道德知识的科普上,并没有真正形成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活动设计也没有符合学生生活的可操作方案,导致德育、法治方面的教学存在一定虚无主义[2]。
1.3 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人认为,家校共育教学理念教育只是在操作层面上的,而不是在理论本身,但实际上,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定程度上需要推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构,使其能融入到学校教学当中,而不是长期处在特殊位置上,避免造成教学和家校共育教学理念传播的扭曲[2]。同时,一些教学工作中对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认识也存在问题,将其描述为一种到的价值观念,导致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北线定在了知识的范围内,失去了影响学生的作用,最后也导致教学工作变成了知识性的考试。还有一些活动设计空话比较多,可落实性不强[3]。


二、影响乡村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问题的应对策略
     开展影响乡村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问题的应对策略的全面研究,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采用具象化的方式教学、 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原则和目标、构建合适的道德法治教育方法三点,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归纳如下:
2.1 采用具象化的方式教学
        通过进行具象化的方式展开教学,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家校共育教学理念,达到融入教学中的目的。为此,需要设置价值宣示和嵌入为策略的课程,强化学生对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认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乡村小学生,要采取区别性的培养,例如低年级就要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生活、求知探索作为培养方式;而高年级阶段,则需要加强儿童对社会的认识。通过针对不同年级采取对应的教学方式,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家校共育教学理念,建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2.2 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原则和目标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可以保证价值观可以支配他们的行为作为主要目标,所以在家校共育教学理念融入道德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的需要让学生理解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同时也要让其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为此,在教学中发扬情感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让学生逐渐学会思考,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他们的行为导向和价值导向。教学当中,也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对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三个层次要整体推进,让学生能对价值观有全面的认识[4]。在进行实践教学中,需要把握学生实际,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与家长需要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比如对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学习老师的行为习惯,那么教师与家长不仅需要说教,也需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需要考虑他们所具有的逆反心理,但也需要认识到很多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与家长可以和学生讨论价值观念,用正确的思想纠正他们的错误,避免他们对核心价值观有错误的认识。
2.3 构建合适的道德法治教育方法
        为了能让家校共育教学理念融入到乡村小学道德法治教学当中,就需要构建起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他们从小接受的信息很多,所以思维更加活跃,能够接受一些动态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与家长要避免教学的方法过于呆板导致学生排斥。例如,教师与家长可以使用专题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工作,这种方法能够将目前社会热点问题带到课堂当中来,通过让学生讨论,就能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内涵和价值,不仅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师与家长在选择问题时需要保证问题和学生的相关性,以保他们的积极参与,也有利于未来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家校共育教学理念。
结束语:家校共育教学理念的教育有着融入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必要性,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正确看待相关的教育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具象性,教学计划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学生能在学习中接受家校共育教学理念,使其成为未来生活、工作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苗睿岚. 家校共育教学理念教育在中乡村小学德育中的整合与建构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石雨欣. 法治教育融入中乡村小学课程的探究[D].西南大学,2017.
[3]黄雅芳. 核心素养下的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 华夏教师与家长,2019(30):55.
[4]蔡秀蓉. 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校共育教学理念[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