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22期   作者:蒋雪梅
[导读]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在于全面呼吁教育行业对新行业、新产业的人才需求
        蒋雪梅
        (四川省成都市华阳中学附属小学,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在于全面呼吁教育行业对新行业、新产业的人才需求,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赋予劳动教育新定义。故小学语文的教学方面,也需要融合新时期的劳动教育理念,以指导学生重视劳动成果、劳动意识培养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等为核心,将劳动教育理念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以相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劳动教育理念;策略探究

        引言:为探究劳动理念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结合语文实际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转化、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探究相关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知识性的传递,更需要重视日常学生思想层面,行为品德、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以在语文文化的影响下,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发展创造性劳动形态。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的前提下融入劳动教育
在劳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首先及时调整教学理念,由传统的课本知识、语文知识逐渐转为融入劳动教育、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需要在平时生活的实践、自我管理意识与方法中,进行提升。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冰冷的知识,而是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目的,提升学生对劳动者文化的认同,赋予小学生重视民族精神与道德理念,重视劳动成果、学会珍惜思想。
例如:《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教授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中的中心思想,体会开国大典的盛世情况,从而感受历史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掌握文章的主要脉络时,从广场的布置、开国大典的盛况描写再到阅兵仪式以及游行队伍的描写,之中较为难点的就是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教师为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本文中,可以在学生掌握中“两股红流”、“光明”的象征时,结合开国大典的意义,引导学生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从课本的空间扩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展开对劳动人民的思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教师需要能够脱离课本,结合实际,赋予课文新定义,新思想,新理念。学生能够在沉浸开国大典欢乐、激动地氛围中,忆苦思甜,体会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高声欢呼的背景,是在党的优秀指导下,人民群众不断劳动努力下而创造的果实。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如了解开国大典举行的背景,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丰富学生的思想灵魂,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搜集当下背景中有关劳动人民的历史进行分享,也可以结合劳动理念,让学生写读后感。总之,教师需要不断将劳动理念带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宣导,提高学生重视劳动成果的意识,从意识的培养来逐渐改善行为习惯,提升语文教学层次水平。


        二、调整教学方法,以融入劳动教育理念为基础进行教学
语文作为语言文化的知识传递,已经让语文教学课堂冰冷、枯燥、呆板、乏味,为激活语文教学课堂,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或方法,由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单方面引导转为互动型、思维碰撞型、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模式。为赋予语文教学劳动的理念,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劳动理念的理解,并且有效结合课文知识,主动将语文课堂融入劳动文化中。
例如:在《纸的发明》教授中,文章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主要是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中国历史的伟大发明,学习蔡伦的探索发现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古代劳动人民成果,学习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教师为激活说明文的学习课堂,单向性的传递已经不能满足时下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故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为主导地位,展开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一开始就分好组,将班级的座位已经听课的方式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坐在一起,方便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而后,引出本文的内容,包括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伟大贡献之一、纸发明的过程以及最后造纸术在世界的影响。教师可以就纸发明的过程中蔡伦不断改进造纸方法,进行讨论,探讨蔡伦不断改进的原因,并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能够在体会造纸过程中,不断进行思想的碰撞,对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新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造纸术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当下纸张浪费的思考。刺激学生能够对纸的来之不易进行珍惜,培养学生能够自己整理学习用到的纸张,树立珍惜节约,不铺张浪费,合理利用纸张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改进教学课程设计,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内容辅助教学
劳动教育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师可以从赶紧教学课程设计开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将劳动教育植入课堂中去。教学设计可以从知识传达转为互动交流,同样也可以有更新颖的形式,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知识与思想两个方面,而课程呈现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在理解劳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课程的重点划为课程实践,从实践中感受教师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
例如:学生在学习《悯农》、《观刈麦》、《归园田居》、《四时田园杂兴》等歌颂劳动人民的古诗时,教师在讲授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后,可以组织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生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户外实践,采集田园农民的生活场景,并能够亲自体验农民生活,来更好理解古诗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的同时,也能对农民劳动展开思考。教师在组织学生去体会农民劳动后,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分享,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学习生活,对米饭的珍惜展开思考、也可以对自我整理展开思考。如平时生活中珍惜粮食,光盘行动,再如学习用品的整理、爱护等,或者是课桌的整理等方面的行动。社会实践能够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联想实际教学内容,并能够进行有效结合,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感知性,为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做支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从意识上的培养,正确行为的引导以及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等,辅助此理念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温彦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8.
[2]张雪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127+129.
[3]王海红.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18(24):54-56.
[4]邹晓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