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杨文英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广,相较于基础知识人们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
        杨文英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第一中学 2537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广,相较于基础知识人们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通过人文精神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与健全的人格品质,是促进学生综合健康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现状和策略两方面出发,对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精神  渗透策略
        引言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依然比较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而忽略了对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研究,导致其培养效果不佳,学生在缺乏人文精神的情况下,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为了实现学生在未来的更好发展,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挖掘文本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做好人文精神的渗透工作,对学生的人文情怀、价值观、品格等进行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虽然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一直在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对讨论法、导学法、情境教学等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认可与运用,再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进行自主分析和思考,自身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地发挥受到严重限制,非常不利于在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与提升。
        (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构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的分析和独立地思考,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对文本类文章的阅读,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大多数教师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三)忽视了教学与实际的联系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根据考试重点来划分的,并由教师进行详尽的剖析和讲解。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情怀等,未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体验进行综合教学,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是教学的基本力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因素,其言谈举止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深刻且深远的影响。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前提,就是夯实教师的人文基础,要求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优质书籍,不断充实自身的人文知识、开阔自身的人文视野、提高自身的品味修养,同时完善自身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如此,才能够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无形之中启迪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和氛围是影响课堂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需要重视对人文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规律等,为学生制定符合其发展需求的人文精神传递方法,在传授学生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独属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和观点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正确把握文章中表述作者情感的语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充分利用文章中的人文情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更好的传递文章中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的过程中,单纯的文章解析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懈怠之感,学生无法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加无法感悟到文章所传递的人文精神。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如“马丁·路德·金所生活的美国社会是什么结构?为什么黑人要团结起来进行斗争?通过这篇文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人文精神?”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强调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中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相互平等。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时候,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权威的局面,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勇于表达,并在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之后,给予学生最中肯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发展与创新,指正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以极富人文精神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合理,不能一味地表扬或批评,以免使学生膨胀或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评价的内容要丰富且具有针对性,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因人而异。
        (四)合理规划教学的内容
        依照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高考。因此,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都会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第一目标,以高考的考试范围来规划教学内容,完全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非常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前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借助丰富的语文课堂弘扬人文精神。
        结语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等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牟淑萍.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5):86-87.
        [2]梁琳琳.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青年,2020(05):197.
        [3]马宝萍.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30.
        [4]沈小瑜.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2):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