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红
冠县斜店乡联合校
关键词:学科特点,德育教育,教学渗透
摘要:在小学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积极融入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品德素养,从而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呢?围绕着如何将语文教学和德育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
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其重要的导向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丰富和优秀的文化作品,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语文的人文性、广泛性和生动形象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也应该在德育工作中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特点,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意识,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氛围,最终形成全面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
语文学科与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相融合,意味着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中所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熏陶。正如赫尔巴特所说:“德育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卢梭也曾说:“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事就是教育人的事业。”可见德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整个学科教学的重要归宿,教学与德育应该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培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首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们获得各种信息也越来越便捷,但是,各种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比如网络游戏、虚假广告、电信诈骗等,扭曲了他们尚未成型的价值观。其次,由于升学和就业的压力,社会和人民群众仍然偏重于智力方面的知识学习,不太重视德育,或者只是片面实施德育,致使丧失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换言之,教育教学被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来说,还有一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祖父母对其无节制的宠爱,失去了教育他们的长期有效的力量,他们无法判断和控制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德育缺失的问题尤其严重。在此情形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更加迫切了。
三、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已经明白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语文老师如何带领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化其身”?发挥语文的独特优势,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德育观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识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仅是一项重大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创设积极的识字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识字课上,我不仅注重学生的识字方法,而且注重发掘字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比如教学“教”这个字时,除了让学生明白它最基本的识字方法,左右结构偏旁部首以外,还让他们发现“教”是由“孝”和“文”组成。询问“孝”之所以放在“文”之前的原因,借机引导他们知道百善孝为先,孝道是第一位的,是学会文化知识的先决条件。再比如教学“休”这个字时,可以说一个人走路累了,靠在旁边的树上休息。借机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守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绿。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避免了简单枯燥的识字过程,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二)在课文内容传授中融入德育。在语文传授的课文内容里,每一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有的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学习名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有的通过古诗形式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的品味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如《赵州桥》一课,仿佛让人置身于祖国的青山绿水中,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再比如《我不能失信》一课,歌颂了宋庆龄不失信于人的美好品质,借机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可贵性,孔子也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再比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几篇古诗学习中,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还要教育他们不要忘本,当下社会节日颇多,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不应该忘记,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强大生命力,弘扬它的重大价值。由此可见,语文教材编排内容里把德育的方方面面都渗透其中,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挖掘其中的情感空间,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情操,不断升华自己的价值和品格。
(三)在习作指导和生活实践中实施德育。生活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它上演着人生百态和酸甜苦辣。语文教学,应该把德育引申到生活实际中,不仅仅体现在作文指导中,也应体现在为人处事中。如在指导习作《我喜欢的一种植物》中,应先观察真实的小植物,或者让他们自己种植一粒种子,细心呵护,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小植物每天的变化,细心观察生活中不经意的变化,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茁壮成长的那种喜悦,也培养了他们能够付出耐心和爱心的良好品质。在指导另一篇习作《我的理想》时,让每个同学畅想了一下自己的未来,长大了想干什么。然后根据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全世界的疫情危机,教育学生做国家之所需要的人才,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从现在做起,铭记身上的责任感。通过结合生活实践的教育,学生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能够记在心里,获得无声的教育,写作时才能够有真知灼见。所以教育也不光体现在课堂的说教上,更是应该让它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扎根发芽。
综上所述,德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仅融合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还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只有真正运用好语文和德育的关系,把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环环紧扣,润物于无声处,我们才能够真正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