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萍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教育局)
摘 要:学前教育“小学化”看似是幼儿园的问题,实际根源来自家长的盲目和焦虑。以亲子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游戏、阅读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在学龄前阶段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储备力量,才是着眼长远、科学有效的学龄前家庭教育方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龄前;阅读;游戏;艺术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追求短期效果,用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知识性的灌输,于是,在学龄前教育阶段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景象:一边是教育部“去小学化”教育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一边是家长不仅在观念上有失偏颇,还在行为上绑架幼儿园,并且相互裹挟着盲目地向前走。至于家庭教育中提前报上各种知识性灌输的学前班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学龄前阶段,家庭教育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成了当今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向家长努力传播的内容。
在平常的眼光里,是父母生养了孩子,造就了孩子,但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却是孩子成就了父母。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家庭教育也是动态的,父母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实操能力也是动态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是孩子的监护人,还应该秉着尊重的态度,做孩子的观察者,支持者。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善于在有效陪伴中观察孩子的能力、兴趣、性格特点,再用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给予支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才能实现有效陪伴呢?游戏、阅读和艺术活动,不可或缺。
一、亲子游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第一语言。亲子游戏包括体育游戏和生活游戏等。
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参与体育运动,而运动是天然的健脑丸,并且能够减轻并预防一系列认知障碍,唤醒大脑。但是,如果离开游戏谈运动,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无异于体力摧残。带孩子运动,尽力比成绩好要重要。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参与兴趣和努力程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育建议,比方说: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不怕累,玩跳房子、踢毽子、跳绳、拍球等体育游戏啦,再比如说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自己背包等等。父母只要做个有心人,这种游戏运动的契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生活游戏对于有经验的家长来说是信手拈来的。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游戏的机会,鼓励孩子做一些手工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又能锻炼手部小肌肉,促进孩子手的动作的灵活协调,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培养孩子思维的周密性。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到:“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孩子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孩子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腿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劳动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的素养。”(——《给教师的建议》)
二、亲子阅读。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不会阅读的人一定不会学习。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成都市取决于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孩子的智慧,取决于家长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
1997年到2000年间,美国国家研究院研究报告《从早期预防儿童阅读困难》指出:北美存在着严重的儿童阅读困难的危机问题。美国大约有4.43%的学龄人口存在阅读困难,而这些阅读困难者80%以上都有学习困难。美国公民中4成以上不能有效阅读,甚至不能阅读。而幼儿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的未来阅读能力以及所有学业成就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
阅读绝不是识字,识字的人未必会阅读。亲子阅读是要帮助孩子奠定基本的阅读能力,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如果我们关起门来教孩子专门识字,从根本上剥夺了儿童获得语言发展的机会,使得他们拿到书本就联系到枯燥、机械、乏味的认字经验,最终导致孩子厌烦阅读,严重影响了孩子书面阅读的兴趣和动机。
读什么呢?绘本是学龄前阶段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最好的选择。
被誉为“绘本之父”的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松居直老先生说:绘本是值得1—100岁人阅读的书。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接受到相当多元的智能开发,有语言的、美术的、社会的、情感的、艺术的等等,还可以自然习得一些常见的熟悉的文字。他们也会涂涂画画开始写自己的名字,或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字知识。最终,他们将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充满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
关于绘本的选择,家长如果经验不足,就不妨多选择获得过大奖的作品,例如:凯迪克大奖、国际安徒生大奖、英国格林那威大奖、美国纽伯瑞奖、苏斯博士奖等。这些大奖作品无论是图、文还是翻译,都有着极高的水准,即保留了原作品的文化风格,又用中文母语作了极好的传译,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值得亲子反复阅读。当然,原版的外文绘本也是很好的选择,同时,也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绘本,出自中国知名作家和图画家,也值得阅读。
家长以读、说、看等方式,在家庭中每天陪伴孩子亲子阅读,充分调动孩子观察、想象、表达、思考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和规范语言。
陪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切忌过多地用提问、猜想、回顾等所谓的“教育方式”打断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思维习惯,而是应该顺应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需求,完整地、适时地反复阅读,让孩子在观察、倾听中产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丰富内心体验和间接的生活经验。
长此以往,孩子从小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展内容广泛的阅读,有利于今后更容易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任何新概念、新现象。
三、亲子艺术。美国优秀教师雷夫说:一张图书馆借书证,一种乐器,会让你的孩子出类拔萃。这句话也说明雷夫老师对阅读和艺术教育的重视。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园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系统地学习一门乐器,是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较为有效的方式。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循序渐进地学会乐器演奏的技能技巧,在手、眼、脑相结合的练习中,让大脑得到充分的、安全的开发,更能让孩子从小接触到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持久力、抗挫能力,体验成功感,积累艺术修养。
最好的艺术启蒙乐器,为架子鼓和钢琴莫属。架子鼓是节奏乐器,孩子在音乐的陪伴下,进行反复的节奏练习,直到能完整地演奏乐曲,整个过程充满了活力。不仅能很好地培养节奏感,还能通过手、足、眼、口的统合训练,在身体锻炼、技能训练的同时,促进大脑的全面发育。钢琴,素来有“乐器之王”的美誉,作为乐器启蒙,钢琴因为其左右均衡的练习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胜枚举的钢琴乐曲还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音乐欣赏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把艺术教育和技能训练等同起来,抛弃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完全以技能训练为目的,让艺术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使得很多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本末倒置。在学龄前阶段,艺术启蒙和学习一定是以呵护兴趣为主,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灌输音乐技能和素养,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和内心的满足,渐行渐远。
白岩松曾经谈及父母的三大责任:成为孩子的榜样;不惜代价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帮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外在好习惯。家庭教育是一门终生的学问,家长是终生在岗的从业人员。唯有终生不间断地学习、进行“职业发展”,并且不断地研究、改变、跟踪,提高“职业目标和资质”,才能更长久更有效地伴随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984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杜殿坤译
[2](美)约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运动改造大脑》(2013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3]周兢主编.《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2007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钱萍,先后18年担任一线幼儿教师、11年区级幼教教研员。现任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教育局学前办主任、幼教教研员。先后被评为省级学前教育先进工作者,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省、市学前教育专家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