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红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10009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对语文评价指出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中也指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能够从三维目标的综合视角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该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意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选择能力。这样才能全方位把握学生的个体优势与不足,从而更为客观、有效地选择帮助学生成长的方式。因而,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应该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反复思考,不断探讨,积极改进课堂评价方式。
一、自评促反思
反思对于学生学习上的成长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自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找出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例如:“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学会了什么本领?”“学习上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反思的内容。
语文的学习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其中“听“可以从听教师讲和听同学答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说”主要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课内阅读着重个人学课文时的感悟情况、朗读情况,参加小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课外阅读一方面注重阅读量的评价,一方面注重读的过程的评价,即在读中做一些积累,写一些感受等。“写”包括评价各项作业的书写和评价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以上内容进行展示,也可以制作出代表作品,如读课外书的目录、写读书笔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写的诗、感想,画的画,完成的作业,可心的习作等。在进行评价时,我们将听说读写这些内容制成“课堂自我学习情况记录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分次填写,在低年级我们采用画颜色鲜艳的小花、神态各异的脸型或者不同颜色的彩旗等方法表示,中高年段可以采用等级法,设定优、良、达标、待达标几个等级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描述法,结合评价标准对自己各方面的表现用语言描述出来;还可以采用反思法,让学生找出自身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也可以使学生和其它同学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优势,找出不足,使评价既有操作性,又有依据可循。组织学生自评最重要的是建立起稳定的自评制度,可以每日一次或每周一次自评。
学生的自评体现出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依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有意识地反省。自我评价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地生成,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使学生增强自信、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分析与反思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当然,这其中最需要的是老师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并提供评价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学会评价,学会反思。
二、互评促合作
新课程对学生评价的着眼点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已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因此除了学生自评外,教师应适时地组织学生互评,力求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从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人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评价,老师根据每个小组成员评价的真实性再选出优胜评价小组,给每一个组员贴一面小红旗,或者请优胜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尤其是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就更应该发挥互评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热情,学生通过和同学的横向比较能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差距,从中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横向比较的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以前更活跃了,学生能够结合学习内容认真思考,注意力集中,并且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使自己的表现更出色,学生便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各抒己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从而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小组评价还能使学生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正确认识自己。
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目的不是注重评价结果如何,而是一个追求探索增值的过程。在评价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使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真正了解自己,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不足,这也是自我提高的有效举措。
三、师评促提高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同样十分重要,切莫忽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观性。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如能及时地给予补充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不仅能起到导航的作用,而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体会至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学生的评价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价应尽量从积极方面着手,把鼓励与鞭策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指出不足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对发言声音小的同学说:“你朗读得很有感情,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对写读后感的同学说:“你写得具有真情实感,再把中心明确一些就好了”。对作业马虎的同学说:“你的速度真快,再认真一些就更好了。”对积极提问的同学说:“你真爱动脑筋。”对讲述一件事情的同学说:“你说得很生动,再有条理些就更好了。”对胆怯的孩子说“你真勇敢,希望你今后经常这样。”这些激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动力,正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进取意识。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地评价,要尽可能地以学生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 ,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自信,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和提高,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助力器”。
语文学习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等几方面,因此无论是自评、互评或师评的范围都不能单一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的范围对学生进行评价:
1、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主要指能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及教学要求,能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善于将课内外知识向课外延伸。如:知道什么是比喻句、排比句,在阅读时能够体会它们的用意,知道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后,能在自己阅读时悟出它们的不同含义等等。
2、基本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阅读能力 ,就说明基本技能已经形成了。如:在自学生字的时候,能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将常用识字方法和窍门运用其中,灵活地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查找资料等。
3、人文素养
学生要热爱学习,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合作取得知识的能力,能够主动地向生活学习,知道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初步构建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4、主动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参与教师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能与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倡导互动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