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勇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吴江小学
摘要:随着可汗学院的引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正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突破口,越来越多的教师、专家和学者开始投入微课研究。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其理论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与实践的结合尚不够紧密。目前,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对微课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非常匮乏。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研究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微课应用
引言
传统数学教学的现状和视频教学资源的短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很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一些上课不敢提问,课后没有指导的小学生来说,只会导致日常问题的积累。数学是逻辑的、抽象的,所以知识的缺陷会以点与线、线与面的形式继续影响后面的学习,知识漏洞越来越大。微课的出现恰好可以缓解这个弊端,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高年级教学中探讨微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微课资源应用维度分析
(一)技术性维度分析
在微视频的定义上,中国微课网上小学数学微课作品质量较高,声音和画面基本同步,没有明显的技术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微视频是直接从课堂教学视频中衍生出来的,所以画质略显欠缺。就资源结构的完整性而言,虽然中国微课网开通了上传附件的功能,允许制作者上传相应的微课课件、微课教案等,但此功能一直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超过一半的微课作品没有相应的配套资源,资源结构不完整。
(二)科学性维度分析
微课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是微课内容的科学性,教学内容是否严谨,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从全国各地老师在微课网上上传的微课作品可以看出,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获奖作品能体现清晰的思维和严谨的知识体系,教学结构完整,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但也有些作品会显得不尽如人意,需要在组织上加强。总体而言,老师上传的小学数学微课作品还是可以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给予学习者一些启发。
(三)艺术性维度分析
通过对中国微课网上小学数学微课作品的观看和分析,发现大部分微课视频布局合理,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视频背景和画面风格的设计中,选取了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微课作品在色彩搭配上会选择更加鲜艳亮丽的色彩,既符合小学生活泼的特点,又体现了一定的美感,但不够精致。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微视频中,描述性文字字号的选择不够合理,可以简化语言,适当加大字号。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
(一)完善微课的相关配套资源
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小”。这不仅体现在微课的能力上,也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抓住“小”的具体含义。
为了追求时间上的简洁,很多教师通过压缩过程,减少学习者的思考时间来满足形式上的“小”,使得微课的内容不“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要求制作人注意微课相关的配套资源,体现整体性。虽然教师和学者都知道微课不仅仅是指微视频,还包括相关的微课件和微教案,但在制作微课资源时,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微视频,而忽略了其他辅助资源。单一的微视频不利于学习者扩展学习内容,无法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教师和学者需要合理设计相关的支持资源,以便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全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二)完善管理机制,将零散的微课整合成专题
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微课资源的管理还不完善。面对日益增多的微课资源,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资源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从而降低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外可汗学院的系统性不同,我国的微课资源是基层的、无序的,每个微课都是独立的、孤立的,尚未形成知识体系,因此会出现同一个知识点多个微课的现象,有的教师甚至干脆将教学视频剪辑拼凑起来,在此基础上做形而上的“微课”,使得学习者在观看时无法实现知识的连续性,教学效果难以展现。由此可以看出,微课资源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质量仍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微课资源时,可以根据每个微课内容之间的知识顺序,将单个微课转化为一个系统的话题,构建知识语境,既可以帮助学习者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感受知识之间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进行有序的学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内容的资源浪费。
(三)优化技术,开发教学支持服务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目前,中国微课网尚未开通教学支持服务功能,也没有学习者与微课作者交流的平台,因此,当学习者遇到困难时,无法与老师交流并获得反馈。中国微课网虽然有异步在线讨论的功能,但是当有些学习者提出问题时,专业老师往往无法及时解答。此外,在技术层面,还可以发展教学支持服务,为每个微课设计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习题,并附上习题分析。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可以逐步提示;还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实践来获得学习效果,跟踪学习过程,使其不断地、系统地学习;让学习者充分感受“寓教于乐”,完成一定任务后获得相应的“积分”和“徽章”,从而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总体而言,对一个新领域的研究需要长期的探索和试验,在开发和建设小学高年级数学微课资源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束语
当今的教育倡导“终身学习”,因此“微学习”作为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自提出以来便发展迅速,“微课”应运而生。顾名思义,“微”就是微小,这种碎片化的学习符合学习者的“注意模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源表达形式,必然受到全国各地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源.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43):131.
[2] 张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2020(40):95.
[3] 王秀福.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40):141.
[4] 盛晓瑞.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2020(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