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叶枫
浙江金华市武义县白姆乡中心小学 321017
摘要:结合新课改理念,通过对外来民工子女小学数学为什么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摸清他们学困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为他们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步法策略:关爱学生以“情”感人,教学速度以“慢”等人,教学活动以“层”炼人,教学方法以“活”化人,教学效果以“实”见人。这五步法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持之以恒,学困生必将进一步转化。
关键词:民工子女;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我校外来民工子女比例越来越高,已占70%,我们必须正视每一位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研究发现:学困生的原因大抵可以分为自身原因、家庭教育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几个方面。
一、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
我们通过调查总结,发现民工子女学困生中,大多学习动机不明、学习方法不科学,缺乏学习毅力等。
1.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学生自身原因。外来民工子女数学学困生大部分来自云南贵州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学习意志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对老师不信任,缺爱缺安全感。要从学习目的性和关爱心理健康上下手,激发学习兴趣,表扬和鼓励兼具。
2.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由于两地使用的教材不同,进度不一样,难易度不一样,造成学困生知识结构的断层与脱节,从而导致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高。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生搬硬套,思考问题单一、表达力差。欠缺新课改中提出的概括、推理、想象、创新、分析、综合、应用知识等能力。学习上较其他同学具有更多的依赖性,这样学习效果明显打折,学习的动力就更不用说了。?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但考试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分数只有靠大量的练习来补充学习的不足,学困生在练习面前无所适从。
2.教材原因。新教材新知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比较难。而且,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要考试,要评比。学困生压力较大,出现一门差门门差的情况,到复习阶段,学困生最难受。
3.教学设施不全。我校由于客观原因,全校只有几台多媒体电脑,能使用的不到三分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空谈。教学设施的不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制约了民工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
4.教师的原因。教师由于不及时充电,导致专业素质减低,个别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师德师风有降低的偏差,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降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分层,学生上课也听不进去。教师辅导没有真正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学困生学习也没有目标。
(三)家庭教育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学困生的形成与家庭的关系密切。家庭教育是最起始的教育,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老师。一个有明确家风家训的家庭,其孩子也是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而一个只顾玩的家庭,那孩子也是只玩不学的。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了。熟不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是父母在家的样子。
2.重养轻教。外来民工由于历史原因,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要生到男丁为止。这样,有的家庭就有好几个子女。能养活人就够了,哪还谈得上子女的教育。
3.重体罚轻沟通。外来民工文化知识水平普遍都不高,父母工作忙,与孩子的沟通基本没有,教育孩子的方法基本上都是非打即骂。
4.突发事件的影响。生活上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比如父母离婚、车祸、去世等等使孩子的学习中断,心灵出现裂痕,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学习信心也没有了。
(四)社会原因
人生活在社会里必然对社会产生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外来民工子女对社会的需求更加大,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
1.家长之间的攀比,孩子是最终的受害者。基础好的学生尚能拼搏,基础差的学生只有乖乖就范,败下阵来。焦虑、孤寂的心里产生了,于是学习困难生也就产生了。
2.两地之间教育的差异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学困生。
如我校有许多学生在家乡学校没有学过英语,在我校借读后英语知识缺少衔接,产生了部分新的学习困难生。
3.读书无用论的传播极大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如早点去赚钱,这样的想法吸引一部分不想读书的孩子,有样学样,家长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4.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不合拍。比如学校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而家长教育孩子说“捡到钱就是自己的”;学校教育一星期不如学生学两天,外面的不良习气很好学,怎敌得过学校的持之以恒?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关爱学生以“情”感人
教师博大的爱使学生感到温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爱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当学生感受到这一份爱时,学生在心眼里已经热爱你了。因此,对于学困生来说,给他们以真诚的爱,让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进而达到感化他们教育他们的目的。
(二)教学速度以“慢”等人
为了顾大局,能让学困生跟得上,放慢教学速度,不让每个孩子掉队。稳扎稳打,让每一个孩子学的扎实一点,步步为赢。
(三)教学活动以“层”炼人
分层不是简单地把班级学生分成ABC类,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成小集体,每个小集体都是平等的。我们最关注的是学困生的小集体。
1.目标分层。学困生只是学习差一点,其他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在学习上对他们放低要求,寻找其闪光点,提高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达到了小目标,给予表扬鼓励。
2.分层练习。每节课精心设计练习,既要想着中等以上学生能吃饱,又要考虑学困生吃不吃得下。基础题是给每个学生的定制餐,要求人人会做,必须做对。中等以上学生有VIP,只有定制餐做对了,才会有VIP的待遇。老师着重辅导学困生,让他们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定制餐。
3.分层布置作业。作业布置也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因人而异。必做题全体都必须完成,选做题中等以上学生完成,也欢迎中等以下学生去尝试。学困生完成了选做题,老师就要着力的表扬,增其信心,体验喜悦。
4.作业要当面批,尤其是学困生。这是进行个别辅导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面批时千万不要对学生发火,一发火,学生紧张,什么也听不进去。错的时候只要提醒哪个步骤错了,说明道理。对了,打个钩,给个微笑。
5.单元分层检测。同一张试卷,学困生有困难,怎么办呢?有些时候,就在A4纸上出题给学困生考。这样子,他们的基础好不好一考就知道了。学生也不会觉得自卑,要么这么长的分层就没有效果了。
(四)教学方法以“活”化人
我们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选用最佳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成为学生共同获取知识的场所。要用运用浅显的语言让学困生能够听懂,引领他们多多的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数学的成功。
(五)教学效果以“实”见人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循循善诱,点滴之功,切不可跟人学样,不切实际。转化学困生要求实,求真。
1.补足学困生的知识
小学的数学知识形如一根链,如同一张网。学困生就是因为这个知识系统吊链了,漏网了。我们及时帮他们完善知识链,学困生的成绩就上来了。
2.教给学困生记忆的方法
上课的时候用抑扬顿挫的声音、风趣幽默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有些特定的知识概念可以用一些口诀的形式让学生更能理解。如18-(8+3)的简便时,口诀是“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化学困生的道路是艰辛、漫长的。但只要我们怀揣一颗炽热的心,用爱与耐心浇灌,一定会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也骄傲绽放,哪怕只是进步一小步,那也是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民工子女学困生的成因与干预策略研究》杨建飞
【2】《民工子女数学学习的障碍成因及改善探究》朱菊芳
【3】《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徐州教育科研
【4】《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郭海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