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小学数学课中的思政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王华蓉
[导读] 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王华蓉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小学    628024
        
        【内容摘要】现代的课程论也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增强各门类知识间的综合运用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书育人,就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思想品德的教育,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政
        习近平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养成,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陶行知先生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坏了,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一个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相对稳定的,终身都会起作用的。
现代的课程论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增强各门类知识间的综合运用,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将思想品德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寻找适合的切入点,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将思想品德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思政教育的内容素材丰富。
一、培养爱国主义的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是数学的故乡之一。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如在圆周率的教学中,介绍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教学圆的周长时,介绍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和他的《九章算术》,等等 ,这些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再如教材中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km。黄河全长5464km,是我国第二长河。我国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时、分、秒 ”教学中的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比的教学中杨利伟在“神舟”五号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照片。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二、养成战胜困难的品质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在于接受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数学学习,能具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教材中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在计算能力的教学中,学生在边审边思考的过程中:“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检查,及时纠正错误,自觉分析错误原因,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如教材中搭配的问题中在搭配衣服的过程中,同学们能真实地感受到搭配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教材的硬性规定,让学生能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启蒙教育。再如乘法的教学内容从一位数乘法到两位数乘法再到多位数乘法,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从长方形的面积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三角形的面积再到梯形的面积。这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教材中还有许多新知的学习都是通过多与少、乘与除、加与减、相等与不相等这些对立与统一的观点,由旧知转化而来,既对立又相互依存。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体现。
        作为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不能忘记铸魂育人的职责,更不能忘记课程所包含的育人功能。我们要做的是要更进一步掌握教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说孩子们能够听懂的话语,将准确的、正能量的信息,以巧妙的、无形的、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给孩子们,规范端正孩子们已有的见识和意识,树立生成能够指引孩子们面对未来社会所必备的端正价值观与判断力,既不丢失学科课程的训练点与学科素养提升训练,又依据教材内容传输渗透思政主题。孩子眼中的“爱国、勇敢”等一些方块字,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依据教材主题、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让我们的教育如水一般静静地从孩子们的心田处悄然滑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