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 殷友亮
[导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能力、智力尚未完全开发,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好奇心。
        殷友亮
        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第二小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能力、智力尚未完全开发,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好奇心。数学学科具有空间能力要求高、逻辑性强等特点,必须能够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特点,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意义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无法像成人一样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加上数学学科本身对空间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采取一定措施会增加学生的枯燥感。这就更加凸显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加贴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氛围,促进学生数学兴趣提升的同时,促进数学教学目标实现。

        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轻实践、重理论是摆在我国教育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向学生机械灌输知识,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日积月累,会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将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提升,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提高。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模式单一,对教学效率造成影响

        作为小学阶段基础性学科,数学是为学生日后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学科。生活化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是不断优化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创造生活化情境,并将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渗透,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但目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构建生活场景不够熟练,导致创造出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不符合小学生兴趣,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在侧重点上,更加注重数学理论、概念知识传授,对学生数学实践应用方面能力培养不足,最终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性,对整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造成影响。

2.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偏离数学教学目标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至于学习效率不足。而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有明确的规定,这一转变让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一时无法改变,影响教学效率,也无法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数学知识量上,对学生情感需求、学习需求较为忽视,过度强调教学的“专业化”、“技能化”,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不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一旦脱离了学生主体地位,会限制学生学习趣味性,最终牵扯到数学整体教学成果。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3.1在数学教学中植入生活元素

        小学生日常生活较为丰富,对很多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为了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教师需要能够了解学生特点,走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了解学生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喜好,并将这些生活元素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例如,在三角形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首先可以抛出问题“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让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验证学生的种种猜想。当然,必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棍,分别试着用三个长短一样的木棍、长度悬殊较大的三根木棍拼成三角形,学生们发现长短悬殊的木棍无法拼成三角形,之后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不同线段拼成三角形的过程,最终引出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够拼成三角形。

3.2 引入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素质教育逐渐深入过程中,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应用其中,而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教材也进行了优化,教学内容有了一定改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开展中,除了进行必要理论讲解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模拟生活情境,给学生创造更好的体验。例如,在百以内加减法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在教室中模拟超市场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分别扮演顾客、收营员等,模拟在超市购物结账中的场景,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场景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百以内运算更加熟练,对加减法也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能够服务于生活,继而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对其今后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3.3 通过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各类感官

        小学生“玩心重、好奇心强”,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集中精力,课堂中需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小学生处于特定情境当中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例如,在圆锥相关知识学习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圆锥形状的物体,包括水晶吊灯、粮食堆等,还可以通过直角三角形快速旋转形成圆锥体过程展示,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圆锥体,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好的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当然,小学数学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以便于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创设直观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处理,利用文字、图像、色彩在的变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直观展示给学生。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兴趣、年龄特点,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将生活元素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以便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更感兴趣,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