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谋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冯地坑镇学区,陕西 榆林719000)
摘要:受自身认知能力以及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学生尚且缺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尚未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道德素养以及法制观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法课教学会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理解与认知世界的发展规律。鉴于此,本文先就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核心素养;教学
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知识的更新也十分迅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与此同时,这对于我国教育行业而言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需要不断完善使其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鉴于此,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呢?
一、如今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逐渐形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法制观念。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相对模糊的认知,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由于我国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导致大部分教师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依然比较传统,无法与新课程标准相连接,导致很多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1]。此外,由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等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们健康的法制观念以及道德素养的形成。
(二)教师缺乏核心素养的认知
即便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提升其综合素质而言,核心素养的意义尤为关键,但就目前来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阶段道法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这与新课标对于这门课程的要求严重不符。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依然缺乏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正确认知,甚至完全不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因此也就无法构建科学的道法课堂。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过于枯燥
由于大部分教师依然沿用“死记硬背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此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则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不够充足。长久以往,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程彻底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也无法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将“学科教学”逐渐转变为“学科整合”
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求人才能够跨越观点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以及批判思维,还能够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合作,而以上这些素质无一不属于综合素养。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以上素质,则要求学科教育具备“大教育”的基本观念[2]。特别是如今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是融入了心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学科领域,导致这门学科具备了越来越强的综合性。鉴于此,作为教师需要首先能够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从而对其进行更好的教学。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已经不单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教学,其不仅需要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还与学生们正在学习的其他科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这也是这门课程的特征之一。因此,这门学科对于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进行改编,将教学内容设定的更为灵活,使这门学科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
例如,在对《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即可通过让学生对学校的环境、设施等进行了解,再充分与体育、美术这种学科的室外教学方式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对校园不同地方能够亲身体验一番,进一步感受每日可见的校园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验与参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德育认知概念。
(二)将“落实知识”转变为“养成素养”
现如今,社会发展尤为迅速,因此很多课程的经典问题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即逐渐由最开始的“最有价值的知识”逐渐转变为“最有力量的知识”。鉴于此,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帮助教师逐渐转变教学方式,由“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理念逐渐向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方向发展。现阶段的小学道法课与传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大不相同,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师都逐渐将体验式教学的应用重视起来,从而提升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而这也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3]。
例如,在讲解关于团队协作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即可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类的小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体验式的课堂。通过团队协作的游戏,能够促使学生之间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通过共同协作一起完成游戏任务。在任务结束后,可鼓励每个小组都将相关的代表派出来,并将游戏比赛的感受分享给大家,基于此促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当学生处于欢快的氛围中,即可对于合作的重要性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且对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有基本的印象与认知[4]。
(三)将“控制课堂”转变为“共享学习”
基于如今“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学模式逐渐被慕课、微课等形式所改变,其对于学习者而言不仅是一种冲击,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挑战。鉴于此,教师务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起来,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属于课堂的“主导者”,现需逐渐转变为整个教学课堂中的“协助者”和“引路人”[5]。此外,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需要多与学生进行探讨与进一步交流,引导学生逐渐自主进行体会,逐渐获得总结与反思,这即为将“控制课堂”转变为“共享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可以分享知识与获得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关系[6]。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阶段的教学和科目都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作为学生认知与成长的初期阶段,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通过将“学科教学”逐渐转变为“学科整合”、将“落实知识”转变为“养成素养”以及将“控制课堂”转变为“共享学习”,有助于提升这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素养。
参开文献:
[1]倪锋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10):53-54.
[2]封尊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才智,2020(4):152-153.
[3]刘焕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中外交流,2019,26(43):236-237.
[4]曾香莲.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8):100-101.
[5]胡宏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9(63):126-127.
[6]张宇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9(4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