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陈旭红
[导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众所周知,语言类的学科起源于生活

        陈旭红                                        
        酉阳县桃花源中学        409800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众所周知,语言类的学科起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与生活。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完全脱离,这就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与实际生活相符,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无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因素,突破陈旧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对生活产生感悟与思考,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手段。只有将生活化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生活化
        引言
        俗话说:“生活,就是教育知识的根源”。由此可见,生活化、实际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师应用生活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将语文课堂的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知识情境中学习新知识。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相对欠缺,对于语文学习中某些较为枯燥死板的知识无法更好地理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因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语文理论知识,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基于此,下文将会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将生活化因素合理融入的方法进行说明与阐述。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领域的专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出:生活化的教学是生活中原本具有的,是生活中的自身经营,也是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可或缺的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的最基本含义,就是生活实际中的各种变化,教育起源自生活,然后也服务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场景,增加教学氛围的趣味性,让课本中缥缈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完美结合。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种比较张扬恣意的阶段,较为叛逆,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更向往,但是对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却相对抵触。在面对语文这种枯燥乏味的学科时,自然无法最大程度提起兴趣。但是,教师将生活化手段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活实际增加语文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实际。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内容是封闭的,知识的来源于走向也是封闭的,因此,加入生活化教学,可以开放语文学习的空间,使学生面向社会与生活,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得以提升,思想水平得到进步。
        二、语文教学现状
        (一)思想观念
        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依旧停留在过去的课堂模式中,认为只有对学生大量的灌输理论知识,才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知识的讲解只是停留在课本层面,没有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式,也忽略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这一学科产生排斥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只是敷衍了事,或者对照课本进行照抄,逐渐丧失在学习中自我思考的能力,思维的僵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在面对未来的中考时,就无法发挥出最大的知识储备水平,导致中考成绩的不理想。
        (二)教学方式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只是借助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没有必要的事情,任何教学都要以课本为标准基础,只要有教材就可以了。

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套路已经十分明确,就无法在课堂中积极活跃起来,学习知识也只是抱着应付教师和应付家长的心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心态不正确,导致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式的不正确。这就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无法有效得到提升。
        三、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入生活化手段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只有先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为了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在语文课堂的课前导入环节进行整改。课堂的导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高与低,直接影响接下来教学效率的高与低。因此,教师要将一些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或故事对学生进行提出。例如,在学习《我的妈妈》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你的母亲有什么爱好?你的母亲喜欢吃什么?你有什么相对母亲说的话?通过这样的问题询问,一下子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对本篇文章的注意。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入问题,可以更好地连接课本内容。然后,教师再展示一些关于母亲的小故事,让学生一边欣赏小故事一边描述自己的母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这种真实、实际的生活画面中,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也便于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结合实际,更好地将知识吸收。、
        (二)创新教学手段,增加实践体验
        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多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能力。将生活化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要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实践方面与理论方面综合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不脱离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际内容的设计。例如,在讲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植物的栽培,可以是养花,也可以种草。并且强调学生要和父亲一起进行这项活动。学生在与父亲一起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就会逐渐体会文章中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实践中体悟文章的深刻意义。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几天之后,向学生询问植物的种植情况,并点名让学生进行回答,要让学生讲明种植植物过程中的心情、父亲的心情、种植之后是否具有成就感等等问题,让学生在踊跃的发言中,锻炼自身的交流能力。并且通过实践作业,学生也可以结合文章来感受文学作品的含义,增强理解能力。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在过去的语文作业布置中,大多应用练习册和练习本的形式,这种作业形式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复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初中阶段具有好奇心与爱玩心的学生来说,这种作业形式难免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也应该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增加生活化内容,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增强语文学科素养,并且,生活化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作业的完成,从而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语文教师只有将语文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中的资源沃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师也应该转变思维,创新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实践内容,从而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进程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王翠菊.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77-78.
        [2]茆宏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08):158-159.
        [3]郭红正.初中语文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策略[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8):4-5.
        [4]张洁.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外语文,2020(22):106-107.
        [5]徐凤娟.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