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兰
(湖北省宜昌市汕头路小学 湖北宜昌 443000)
摘 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作为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成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作文中或日常交谈中表现出正能量。本文从德育教育的成效与缺失两个方面对立德树人背景下语文学科德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德育;教育
少年强则中国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各地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在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实现了许多新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语文德育教育取得的成效
1、突出语文的感染力。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除了会说、会读、会写以外,关键要表达正能量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美德,并运用到言行举止当中。如果不加强德育教育,学生就不知道哪些是应该弘扬的、哪些是该抵制的,以至于在写作文时“畅所欲言”,表达出负面的思想。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教学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兴趣,通过文字的表现力向学生传授德育教育知识点,确保德育教育内容入心入脑。在教学过程中,用足、用好、用活文字形象的感染力,将中华民族的美德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底。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这也是语文学科德育教育的优势。
2、走出了应试教育的阴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语文德育教育其实就是照本宣科,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照着说什么,枯燥乏味,勾不起学生的兴趣。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集体主义,老师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德育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由于忽视了德育教育,学生整体的道德的素养不高,以至于个别学校打架斗殴等现象屡禁不止。更为严重的,出现了个别极端的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一些学生在学校拉帮结派、欺凌同学,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明显好转,注重学生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些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学生,在学校成了劳动标兵。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没有了以往在家里耍横的影子。为了达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许多老师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把德育因素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养和审美情绪,不但提升了德育整体水平,而且使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良习性得到了有效的纠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理性回归,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实现了语文与德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教学改革,弥补了思想政治课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裂痕。在以往的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泾渭分明,彼此之间很少实现融合教学。通过教学改革,在语文学科中开展德育教育,最大化发挥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功能,使语文学科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培养合格的“四有”公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强化三大教育内容。首先,培养爱国主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课文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二年级的第四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感悟语言、品味文字中充分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一组课文学完后,老师设计一组“游家乡、画家乡、赞家乡”的学科活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其次,强化感恩教育。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的效果好不好,关键在教师能否善于利用课文生活场景。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再加上隔代宠等因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使学生的人格发生了裂变,在他们的眼中自己永远是对的,因此我行我素。语文课在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利用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细节描写,强化学生的感恩心理。
比如,小学五年级的《慈母情深》就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课例。挖掘、整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去品味课文所包涵的感恩之情。文中有几处对母亲动作、外貌的细节描写,一处是: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另一处是:母亲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课堂上通过品读文字,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也深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课后布置学生观察一下劳作中的母亲,通过给母亲写一写心里话,来展现学生的内心感恩之情。
最后,加强社会公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社会公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学生的认同。教师的神圣职责有三个: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传道和授业做的比较到位,而解惑则有所欠缺。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种自媒体空前繁荣,如果教育和引导不到位,各种负能量的信息很容易把学生引向歧途,甚至走向反家庭、反社会的深渊,所以在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解惑尤为重要。比如在讲述司马光的故事的时候,着重强调面对危险时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并且引申社会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不是鼓励他们去“冲锋陷阵”,而是教育他们通过报警、向大人求助等恰当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解惑这一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存在的缺失
1、家庭德育教育效率不足。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道德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差。学校教育学生在家里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是学生一回到家里,父母什么都不让他们干,又过上了土皇帝的生活。家庭德育教育效率不足,只会让学生更加困惑,学校的德育教育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2、部分小学教师德育教学水平不高。德育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需要灵活运用历史、民俗、法律、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识,需要借用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而一些语文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关注多,对历史、民俗、法律、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在解答学生的疑惑时往往不够周全,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3、德育教育考评机制不够科学。部分学校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依旧以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受此影响,语文教师不得不弱化德育教育,确保自己在考评中顺利过关。
三、对策
1、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构建德育教育沟通平台。各年级、各班级,把学生的德育情况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等级划分仅内部掌握不对外公布。每个等级确定家访的比例并进行家访,和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纠正家长的一些偏执思想和做法。利用门户网站发布学生关于感恩、劳动等方面的好作品,传播正能量。
2、疏通教师个人提升通道。积极为语文教师提供德育培训进修等各种便利,拓展教师的视野。认真开展校内语文德育教育交流,实现教师个人提升的目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3、建立完善科学的语文德育教育考评机制。建立学生德育教育卡片,对德育效果实行动态管理,摆脱唯分数论的考评机制的束缚,做到因人施教,确保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在家庭、教师、机制等各方面共同发力,为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优良的品行。
参考文献
[1]李婧.探究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12期.
[2]钟桂兰.立德树人--探究小学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好家长,2019(19):220—220.
[3]李季.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生态发展[J].课程教学研究,2017 (10):18-23.
作者简介:余玉兰(1977.2)女,汉族,籍贯:湖北宜昌 学历:本科 单位:宜昌市汕头路小学 研究方向:语文、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