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艳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油田中心小学 343134
摘要:语文是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贯穿人的一生,不但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语言,有着传达各种文字信息的功能。纵观当前中职学生群体的语文学习现状,对应学科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单一的模板学习,同时也缺乏知识层面与心理层面的学习准备。而出现该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没有在相应的学科教学中明确“就业服务”的学习方向,导致学生的学科学习缺乏专业性和普适性。本文主要对言语生命共同体下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建构做论述。
关键词:言语生命共同体;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建构
引言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实践的主要科目,其不仅关系着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于人文精神培养具有重大影响。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现代语文教育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注重知识积累、学生道德与社会实践的充分结合,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核心素养的建构
1言语生命共同体
什么是“言语生命共同体”?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学生就是一个言语生命共同体。以人为本,让教育回归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言语表现动机上。师生言语生命共同体是言语生命的存在方式。在这个生命体中,学生、教师二者是同等地位、共同成长、互相成全、彼此成就的。
2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这一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应用训练环节,通常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本进行一遍遍的朗读,也可以很好的感受到作者文字中流露出的感情,但是学生无法真正确立自己的思想感情,虽然体会到了这种思想感情,但是如果要用自己的语文语言表达出来就有些困难了,不能将自己所学的语言融合起来,从而加以合理科学的应用。因此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可以更好的激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效的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比如说在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可以根据人物的个性特点组织语言,并掌握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重点把握曹冲和父亲曹操对话时的神态以及语言特点,根据人物的特点对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复述,增强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体会到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随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用自己的文字语言和身体语言充分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不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人物的相关事迹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可以通过制作人物卡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课本外的知识,从课本内容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学生可以根据人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挑选一位生活中的人物进行个性描写,有效的转换语言,进而不断实现语言的多样性应用。老师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要着重应用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可以有充分的自我发挥意识,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人物进行语言组织,利用自己积累的语言知识进行应用。只有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将学生的语言应用潜力激发出来,学生就可以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知识教学,保持传统教学下的知识学习
无论是“应试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还是“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模式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来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只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课堂趣味的提高来增加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而忽略向课堂教育要结果,这样的错误不仅是教师个人对于核心素养融入于语文教育教学的认知偏差,对于学生也是有着巨大伤害的,因为在教育中犯的错误只能‘下不为例’,教师是没有办法把有失误的课程进行二次修改的。所以在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核心素养,也要在课堂中注重传统教育下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果一个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大自主探索的能力,但是其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这就会导致他探索出的答案会出现偏差,从而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基础知识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没有基础空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都是高屋建瓴。例如,在《敕勒歌》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专注于换了课堂氛围的营造,而忽视了课文主要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教学,就会出现学生上了一节欢乐的语文课,课后也在假期中探索了青青大草原,在期末考试中学生面对“天似穹庐,。”这样的题时只能得零分,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就值得让人反思了。是核心素养与语文知识相互融合的教育方针出错了么?不是。例如,在《清平乐.村居》这一课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先通过趣味问题引入课堂,再通过对作者辛弃疾的个人介绍和这首诗的介绍,让学生在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处于战火缭乱那个年代作者对于和平的向往,而且能够明白如今和平生活的珍贵,学生在诵读课文后会很容易记住课文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仅面对“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这样的考题能够轻松答出“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而且会因为这堂有趣有意义的课,铭记这首有意义的诗。
结语
如果说言语生命共同体是教师核心素养的根基,那么核心素养便是树的主干。言表,阅读,写作则是枝干。“N”代表了教师无限的创造力,如同枝繁叶茂的树上一簇簇闪动着充满生命力的绿叶。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