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常松
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生小学,山东 滨州 256623
摘要: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科技技术的兴盛为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更便利的资讯共享,尤其是与数学发展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开始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扩展资源而存在。因此,为了在数学教学课堂渗透传扬我国的深厚知识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成为必然,以期促进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史
前言:
数学在学生需学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不仅是一门理性逻辑学科,在更加广义定义的信息范畴中也是一种人类文化,深藏在人们生活的各种细节。因此,研究数学,教导数学,就需要同步的认可数学已有的发展史,并将数学史的适宜部分与当前的教育阶段紧密结合,一方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古与今的对比总结中,增强自身的数学意识,掌握多元解题思路。
一、搜集并整理数学教材上的数学资源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一般都版面有限,既要结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在教材上加入一些颜色鲜丽的配套插图,又需要在数学史内容融合的方面进行压缩式的碎片化穿插。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经常给人一种内容不够详尽,讲述戛然而止的感觉。另外,数学教材的大部分资料由于难易程度的直接确定,缺乏弹性,也使数学素养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级的学习状态中,无法根据自身的需求实现各自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首先在备课之前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资源搜集并整理。如:“图形的运动”一课“轴对称”可以利用经典的历史建筑来引入教学,如:赵州桥、天安门等。
二、关注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一)德育价值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插入数学史的相关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余深切的理解并感受古时数学家的钻研精神,对数学学习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例如:在“圆周率”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当下的数学实际应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著名古代数学家刘徽所使用的的圆周率计算方法:“割圆术”来结合展开“圆周率”的相关教学。首先,让学生从圆内同位先行接一个正六边形,然后一直分割,从而得出π的3.14156数据。其次,让学生根据古时的研究方法来感受圆周率的实际推导过程,最终从细化的圆周率教学中领悟数学学习的美妙之处。
(二)智育价值
数学的发展不仅蕴含着数学家们的相关思想,还深刻包含着一些数学方法的探究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数学史的发展来展开数学知识的深层教学。例如:在介绍数学史的“七桥问题”一课,这一问题就是不仅是数学史上相当著名的数学问题,在现如今的数学教学中,也是一个与几何教学相关的数学问题。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还可以细化为一个具体的笔画问题。而数学史在一般情况下也会较为清晰的将数学家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与最终解决的过程细致呈现。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图形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中提及,并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从智力引导方面通过习题串联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掌握数学史的融入方法
(一)多讲名家故事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思维活跃,对于自身未知的数学知识很容易产生研究兴趣,但是,小学生兴趣的来去一般又较为短暂,兴趣的持续性较低。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教学数学知识时,可以将数学内容与与名家故事进行结合,故事性的展开数学教学,吸引小学生的聆听兴趣,进而在其中穿插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因数与倍数”一课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出数学家陈景润的相关故事,让小学生从他的艰苦研究中学习到勤奋、艰苦等精神,认识到成功的实际本质。
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高斯、阿基米德等相关故事。
(二)古今对比感悟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史的融合教学,数学教师要想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渗透古代人们经常使用的计算思想,然后再将古与今的数学方法放置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小学生从对比质疑中自我思考,领悟本质。例如:在“百以内的乘法”一课教学中,数学教师在现代化的数学符号教学之后,可以以趣味性的导出环节,导出一本古早数学算术书中的“格子乘法”,以例题“246×51”为例,为学生进行“格子法”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古代运算方法,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领悟到数学计算的现代化便捷。
(三)拓展经典例题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拓宽化的数学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动手、动眼、动脑,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明显进步,且能够在实际的数学例题中自主锻炼、自主摸索。例如:在“数学广角”一课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来结合经典的数学例题引出数学史的相关教学,让学生通过辅助性阅读资料或拓展资料选择并应用自己喜欢的数学方法解答问题。如:数学广角相关的经典鸡兔同笼问题,古人较多使用“抬脚法”带入计算鸡和兔分别有多少,那么在现在的数学计算方法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计算此题,引导小学生拓展实践。
四、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注意事项
(一)根据教材特点恰当运用
在现如今的教育改革理念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要想将数学史与课堂教学的知识教学深层融合,就需要数学教师更加理性的将数学“教材”灵活视作“学材”。在结合利用数学史的相关方面,有效的利用好数学时的契合资源,认真的研究并筛选出适宜的可利用资料,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各年级段的学生学习特点,来向学生传递一些适合的数学史部分,然后对该节数学课堂的有利音频、视频资源等进行明确的内容划分,切忌辅助教学资源的漫无天际,不切实际,让学生对数学史的穿插叫傲雪云里雾里,随心所欲。
(二)结合教材内容,做到适时应用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数学史呈现内容,在一般情况下,都大多与章节节点的主要框架直接相关,因此,数学史的框架解读可以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细节中以“你知道吗?”为引,来渗透在相关的辅助资料中加以呈现,让数学史的呈现形式灵活、巧妙。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时候会需要将数学史的穿插放置在课堂的一开始,以故事化手段带出相关的数学文化,有时候则是需要将其放置在课堂的尾声,算作一种总结式的数学辅助。而大多时候都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机穿插,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适时利用。
(三)确定课程目标,做到适度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的相关教学,需要根据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来进行针对化的内容确定以及方法选定。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实质数学兴趣与数学思维深层内化,助推学生数学思维的科学形成。因此,融合数学史的课程教学除了需要考虑学生视角的兴趣取向,还需要根据学生此时期学习步调来同步调整难易程度,而不可单一由数学教师主观决定数学史的穿插内容与穿插方法,使用一些超出该年龄段学生实际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或者低于该年龄段学生认知能力的数学内容,让数学史的融合流于形式。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在整体的数学教学体系中虽然只是一个开头,但是,数学探究却是一个长远且复杂的长期过程。任意一个相关数学元素比重的改变都有可能对数学教学产生教学成效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并融合数学史的相关教学,根据课程要求调整数学结构,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数学课堂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兰芳.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践研究[J].才智,2020(19):117-118.
[2]潘丽云.数学史视野下小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6):96-101.
[3]黄文模.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