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历史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彭艳萍
[导读] 由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影响,“主题教学”在近几年来逐渐进入高中历史课堂

        彭艳萍
        湖南澧县第一中学  
        摘要:由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影响,“主题教学”在近几年来逐渐进入高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新颖的模式受到老师、学生的欢迎。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有意识的开展主题教学,积累了经验,也走过了误区。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主题的设计和确立,更重要的是主题的呈现和引导,最后还要对主题进行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实施策略

        一、主题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主题确立不明
        (1)、无主题。即指教学活动主题缺失,整个教学课程只是历史知识的堆砌,教师没有整合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2)、偏主题。顾名思义,即指偏离了教学主题,甚至违背了教学主题。
        (3)、多主题。即指教学活动存在多个主题交叉的情况,教师没有准确理解新课标对高中历史的要求,依然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开展课堂,导致主题交叉。
        2.拓展材料不合理。
        拓展材料可以延伸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使主题教学得以顺利开展,但当前在拓展材料选择方面存在材料复杂散乱,脱离主题,拓而不展等问题,使得拓展材料不仅没有发挥优势,反而不利于整节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高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节完整的主题教学课应包含“主题”的设计与确定、“主题”的呈现与引导、“主题”的延伸与拓展三方面。这三方面也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教学“主题”的设计与确定是构建主题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主题”的呈现与引导则是构建主题式教学的主干和关键,教学“主题”的延伸与拓展则是主题式教学的补充与整合。
        (一)、课堂教学主题的设计和确定——构建主题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构建主题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先有“教学主题”而后再选择材料设计提问。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确立教学主题呢?怎样的教学主题才能符合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呢?一般来说,教学主题的确立要体现依托教材内容、符合学科特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课的常规教学,通常先通过背景分析,教师再通过材料讲述李贽、黄宗羲等思想家的思想内容,最后再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小结。这样的教学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学生也习惯了,但是长此以往会引发教师和学生的的审美疲劳。笔者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通过主题教学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主题的确立至关重要。怎样确立主题呢?在备课过程中,联系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讨论“中国梦”,笔者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梦想大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庄周晓梦迷蝴蝶,孔子梦周公”等故事,生活在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他们的政治蓝图能否看成他们的梦想呢?他们的思想观点能否看成是他们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中国梦呢?再联想到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朱熹,最后到今天所学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他们的思想历程不正是一部儒家思想家们的中国梦吗?而且从学生层面讲,由于时事的熏陶,他们对中国梦比较熟悉,也会讲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这个主题能让他们眼前一亮,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维的活跃。所以合适的教学主题是构建主题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合适的教学主题,才能展开主题教学。
        再例如在一次比赛上要求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进行同课异构,有位老师利用主题教学法获得了评委的高分,关键是主题的设计和确立非常合理。

一般的老师上课都会把余光中的《乡愁》作为导入进行引用,她确别出心裁的以余老的一生为载体,以《乡愁》为线索,设计了“想家——回家——望家”这一主题,以“想家:港澳台问题由来;回家:一国两制构想;望家:台湾问题展望”串联起教材,将基础知识和情感升华融入到历史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学设计新颖,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焉能不喜欢?
        (二)、“主题”的呈现与引导——构建主题教学的主干和关键
        “构建主题教学的主干和关键是寻找合适的的载体来呈现与引导教学主题,如果说主题的确立是搭建骨干,那么寻找串联全文的载体则是打通经脉。”主题教学的载体有很多,“问题”、“情境”、“材料”都可以作为载体来丰富课堂,达成主题。目前的历史课堂中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多,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少。主题式教学必须能为学生创设有挑战性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让学生以自有的文化去解读主题,理解主题。  
        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城邦、雅典民主政治及其特点,认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确定的主题为“探民主之因——走民主之路——寻民主之果”,围绕着“民主”这个概念展开教学。
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设计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1)在古希腊城邦中,什么是公民呢?
(2)在雅典,是否自城邦建立起“政权”就“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的呢?
(3)梭伦是如何赋予雅典平民以公民权利的?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的?
(4)与梭伦改革相比,克里斯提尼改革又是如何进一步牺牲贵族利益、扩大平民权力?
(5)指出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哪几条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民主”这个核心有指向性的逐层设计,层层推进,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将书本基础知识融入在问题设计中,引导学生独自地解决问题,凸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
(三)教学“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构建主题教学的补充与整合
        高中历史“主题教学”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把生活常识和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延伸和拓展的主要目的是服务课堂教学主题或强化课堂教学主题,进而达到“以外养内”的目的。例如在前面提到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中,当教师完成主题的呈现和引导后,教师没有忘记对主题进行延伸和拓展,从“想家——回家——望家”这一主题中延伸出余光中“有梦——圆梦——梦未圆、梦待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最后还布置拓展作业:台湾是祖国永远的痛,请你围绕这个主题找材料,你会采用哪些方法呢?并进一步展开:我们该怎么梳理史料呢?课堂中引用的影片、诗歌、故事、照片…直接史料和哪些属于间接史料呢?
        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只是知识传授目标的达成,更是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课以“中国梦”为主题,让学生对比古今中外的“中国梦”和当下的“中国梦”,很自然的把生活常识和课外知识引入课堂,有效的对主题教学进行补充和整合。所以教学“主题”的延伸与拓展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且情感得以升华,真正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主题式历史教学为历史老师提供了优化教学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提升历史的整体认知能力的途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如果用诗话的语言来比喻,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主题式历史教学就是“搭建一座鹊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孕育出灵魂新生的圣果;就是“寻求一个亮点”,照耀着能力训练的轨迹与精神涵育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羽丰;;高中历史课堂实施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14期
2.江婷;论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