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平
江苏省扬州市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225000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间段,并且存在较大的高考压力,由此,高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身心健康成长,以最放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在高中体育教育工作中,健美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健美操属于一种优美、轻松的健身体育运动,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在高中健美操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抒发情感,提升学生自编自练的体育能力,拥有积极的体育健身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大程度提高体育健美操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健美操;教学;质量;方法
在高中健美操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教师缺乏对健美操教学的重视,把所有的教育重心放在文化课中,无法科学安排健美操教学内容,学生缺乏学习健美操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导致健美操教学质量比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改革传统健美操教学方法,而是把健美作为教育目标,把人体自然动作作为教育基础,用节奏韵律来开展健美操教育活动,展现出健美操的时代感、节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拥有更为坚强的体育意志力。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结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健美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自信心,塑造优秀的身体形态,培养学生一定的终身体育意识,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健美操课堂。
一、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育模式
每一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在高中体育健美操活动中,教师要全面尊重、理解高中生的个性化差异,要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健美操教育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加专注投入到健美操学习活动中去。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知识基础来划分层次,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学习标准与要求,给予相应的健美操成果检测标准以及辅导,让健美操教学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每一个学生面临的是不一样的练习难度与学习速度,展现出素质教育理念中的整体性特征。其次,教师一定要结合高中生的表现力、协调度、音乐节奏感、体能来开展健美操活动,对于一些音乐感比较强、体能比较好的学生,要设定难度稍大的健美操动作。对于一些体能比较差、音乐节奏感差的学生,要注重健美操基础练习,实现教学过程的层次化。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开展分层评价、多元化评价,不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是要融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来进行评价,多多鼓励与肯定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自信心。
二、在健美操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高中健美操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健美操理论知识、学科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逐渐渗透情感教育。比如,在健美操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健美操运动中的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这样学生也能够把这种品质落实在学习中去。对于最初接触健美操的学生来讲,很容易出现动作不协调、体力不支、柔韧性较差的问题,这是初学者的通病,这时候教师要教育学生坚持下去,用心去体会健美操中蕴含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体育教学效果。健美操动作的成功,需要学生通过无数次的耐力、努力去完成的,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努力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这对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终身受益的。除此之外,在高中健美操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身体姿态,纠正学生日常生活中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在长期坚持健美操训练中,能够形成一定的修养和气质,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
三、注重健美操教学微课运用与开发
健美操的动作难度比较大,仅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与掌握,由此,教师要借助于微课资源来详细、认真讲解健美操动作,实现健美操动作要领的详解,让学生更为全面、深入掌握健美操运动技能,提升健美操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做好微课资源的制作工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健美操学习进度、需求,来从网络中搜集一些优质的健美操动作讲解内容,对于核心健美操知识点进行重点提示,帮助学生把健美操动作做到位。其次,在健美操课堂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展示健美操动作,比如,通过图片、视频、漫画、动画相融合的方式,让理论性的健美操知识更为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健美操知识的趣味性与快乐。如果学生健美操动作不够到位,很容易出现骨骼、肌肉损伤的情况,对于这些重点、难点动作内容,教师要丰富微课资源内容,让学生全面观看健美操动作,从中掌握要领、技术要点。
结语
总之,在高中健美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健美操训练中去,从中去掌握动作要点,感受到健美操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薇. 大同市普通高中农村学生开展健美操课的可行性探讨[J]. 农技服务,2016,33(16):158.
[2]苏冠源,李望达,程欣泉. 深化素质教育阶段健美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3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