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云
(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中学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10 )
从眼下现实看,教学质量依然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教育体系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学教育领域教育教学改革更是如火如荼。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即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层面认同的基本要点。这一理念的提出对规范当前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今后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有了明确的方向。不难预见,不久的将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成果的标准,不再仅是教学成绩与升学率,而会更多地以“核心素养”为考察依据。基于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相时而动,每位教育工作者务必做好长远的打算,做一个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而不只是个知识的传授者。事实上,古人早已把教师的作用总结为“传道、授业、解惑”,这与十八大提出的“核心素养”在诸多方面不谋而合。在学校硬件建设到位,后勤保障跟上,确保学校安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质量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发展。
一、统一思想: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在全国上下许多媒体仍然把清华北大升学率、把“高考状元”出处作为指标为众多高中排名时,教育部正在制定新的办学评价标准。标准无疑会融入“核心素养”等多元评价因素,这一定是今后所有高中奋斗的方向。而近期网上的一组数据也有力地证明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教出的人才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优秀。据江南时报报道,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公布调查报告称,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和讯网》新闻2016年6月7日)。而真正在各行业出类拔萃的人往往是那些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也许用不了多久,社会评价一所中学的办学质量时会以这所中学究竟出了多少个类似“马云“、”马华腾”、“屠呦呦”等人物为标准。学业水平仅仅是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培养一个有用人才需要多方面的因素,这些肯定也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教”易“育”难。情感、态度、逻辑、心理、价值观的养成不能靠技术完成,立德树人更要依靠教师点点滴滴的渗透。为此,我们的每一堂课不仅担负着“授业”即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解题能力的任务,更担负着“传道”、“解惑”等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要想真正的教好学生,就不仅仅要丰富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深刻他们的思维、改变他们的行动。这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教师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也是新时期教育转型的基本要求。上到学校的决策者,下到每一位老师都必须严阵以待,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尽快作好角色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首先作好顶层设计,将育人与教授知识有机结合,把具体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懂得用所学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真正“会呼吸的教育”就是让学生能随时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要培养“将来有过上幸福生活能力的人”。我们的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因为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个人不只需要知识,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健康的社会情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有教养的文明人”。
二、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喜欢并学有所得的课堂
真正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从来都是学生和成绩说了算。民国时期出了那么多“大师”,听听那些大师们和大师的学生们是如何评价他们的老师的就可见一斑。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已成为时代的绝唱,他们开课讲学,各有千秋,光彩照人,影响深远。闲暇时看大师们的讲课风采,在读着有趣的同时,更令人深思。一堂优秀的课至少应具备如下特点:师生明确教学目的并且教师要预知或了解学生的渴求;教师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点出学习要点教给方法,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领悟;教学设计要力求让学生喜欢并难忘;淡化技巧与技术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不要过多地依赖“课前课后”。所谓“高效”就是单位时间内学习的收获。比如一节40分钟的课,课前预习40分钟,课后作业40分钟,那等于是40分钟的内容你用了学生120分钟。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家会算账。相比之下,同样的内容另一个老师只用40分钟就达到了相同的效果,学生肯定会喜欢后者。而且习惯于用课前课后的课堂,学生课堂注意力往往不如后者的课堂集中。因为学生一方面习惯了利用课下时间学习,形成某种依赖,分散了部分注意力;另一方面会有某种疲劳或抵触而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既要用时少,又要效果好。这就是所谓的高效课堂。我这里说的尽量少用课前课后绝不是不用,而是要合理协调使用,避免出现争抢挤占公共时间的现象。也不是说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只是学校层面要按照科目特点做好统筹安排。而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课的形式也可以是第一节课下发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现场答疑;第二节课堂教学,当堂训练;第三节课后作业巩固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做题技巧固然重要,但与之相比思维能力和品质更重要。技巧只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思维能力才是根本。这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表现为两种教学风格:一种练技巧,靠大量训练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达成教学目标,即“熟能生巧”,正如《卖油翁》里老人的那句“无它,唯手熟尔。”一样;另一种是训练思维,靠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自我兴趣入手,主动探究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目的。举个不知是否恰当的例子,老师就像一个功夫高深的人为学生打通了任督二脉,让其免去了“苦练”而直接进入更高层面的学习状态。这里举两所学校说明。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有所得并不完全指学会知识,也包括做人。我们的老师要达成这样的目标绝非易事,一定要把功夫下足才行。如果学生喜欢了自然就容易接受消化,老师课上得精了,学生听得也用心,收效自然好。相反,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合上书都不能说出本节讲的主要内容,甚至不记得老师讲了些什么,那无论老师讲得多么精彩都是失败无效的课。要记住,学生都是有思想会表达的,哪个老师应付,哪个老师水平不高他们心里明白着呢。所以我们要想站稳自己的讲台,要想出成绩,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就要用心上出有质量的高效的课,从而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三、打造高效课堂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从学校层面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致常规管理,向流程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和执教能力,打造一支会育人、擅教学、有幸福感的教师队伍。
学校一定要精细集体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教学环节管理,对尖子生、边缘生、后进生的专项辅导。
同时要加强命题研究,编制导学案,建立校本资源库。
学校在教师培养上要不惜代价,派出教师学习不一定每次要收获多大,派出教师参加各种比赛不一定要拿多少奖。但一定可以拓展老师的眼界和格局。这就引出我要着重说的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二点。
2、眼界和格局决定高度,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现在好多家长、学生甚至部分老师都认为学习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为了将来找个合适的工作养家糊口。这本无可厚非,现实中也的确有如此的事实。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停留在这样的认知层面,就太单纯和不负责任了。也很难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神圣的称呼了。要知道,教师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职业,在别人的成长中体现我们的价值。事实上,我们所有的教育包括学科教学都是在教人成长成才。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学科教学掌握生存的本领;另一方面我们有责任帮助正在成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远大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和我们的学科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这里举个“由砌墙工人的命运想到的”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三个人的工作起点并没有差别,都是在砌墙,但十年后,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呢?刨去其他因素,单就这故事本身而言,可以说是干活时的眼界和心态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成就。同样的道理,正是因为学生的眼界不同学习时的心态也不相同,因而学业的成就也千差万别。
试想,如果我们的老师能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引导每位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人生定位,并且因材施教,那么,我们的教学也会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动力。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必须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再说得明白点,那就是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知道现在所学的知识将来在社会生活中会创造伟大的价值,甚至会联想到光明的前景,而决非一堆枯燥的数据或文字。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尤其是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这两天给一个次重点班上课,我们要背诵一篇古文,我说重点班学生背这篇文章需要一天,我看你们就两天吧。看他们的表情都很不快,我就又故意说怎么两天还不够,那就三天。他们中终于有人差不多愤怒了,说我们也一天,还有人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半天!我说应该承认差距,别逞强。结果大多数人怒气十足地说半天就半天。我看火候到了就说半天能背下来的举手,结果除了两位同学全举起了手。我说好,君子一言为定。其实那天的课教学目标主要就是背诵,在我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当堂就背下来了。我便趁机进一步激励他们说:“今天的背诵说明了一个事实,你们并不是能力与实力比重点班的同学差,而是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没他们的高罢了!今年鄂尔多斯市一中普通班里有两人分别考上了清华北大。可见人生中地理的定位、班级的定位并不能决定你的命运,最终决定你命运的是什么?”大家都很兴奋地回答“是理想。”我想这样的作法肯定比硬逼着他们去背诵否则就惩罚效果要好得多。眼界和格局变大了,困难就变小了,一切似乎也就变容易了。
3、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并主导课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而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只有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好的教学结果。所以不要过分强调或依赖所谓“模式”。课堂教学设计越是复杂,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越是精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就越少,参与的深度反而越低。
教师到课堂是来教学的,究竟是教学主导课堂还是学习主导课堂,本来应该由教育目的(实现学习目标)决定的。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向教师学习时,只存在听得懂还是听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己是难以形成韩愈所说的“困惑”的。事实上,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学生学习了,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所以,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广泛采用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来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受益的学习氛围。采用“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帮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团结、在课堂团结中学会学习”。在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模式中,为那些先懂的学生提供了讲解知识的机会,让他们既巩固了已经掌握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为那些后懂的学生提供了向身边学友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比教师的讲解往往更加的“贴心”。
4、强化学科素养加强学科组建设,全力打造品牌学科与名师。
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对整个学科的顶层设计包括3年规划,必修科目的进度,选修科目的选择,学科重点内容的处理,教学引领,各种训练的标准、量度,试卷的制作与选用,甚至包括课时调整、学科成绩的分析等都要纳入其中。这样就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学科建设中可把自身提高与引进外援相结合。
4、认清形势,吃透考纲,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升学,但升学是每个学生绕不过的槛。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也是学生能否实现人生理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作为老师,能否把自己的学生送往理想的名牌大学肯定是职业价值的最高体现。2017年高考试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试题内容的时代性与适用性。教育部考试中心以罕见的形式点赞了当年的全国卷试题:2017年高考试题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蕴含着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实现了“润物细无声”;聚焦时代使命,增强“牵引力”,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例如,全国Ⅱ卷数学19题以水产品养殖方法为背景,设计了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比较新、旧养殖方法生产效益的问题,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以及数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物理试题设计了冰球运动员训练的情境;化学试题设计了废物综合利用、新药物合成以及新能源技术等情境。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引导教学”大力推动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姓名:白天云 出生年月:1970年9月 籍贯:山西忻州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