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考招生改革应与高中教育有机衔接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高飞 李洪周 王慧杰 张君慧 董世峰
[导读] 高考招生与高中教育的衔接成为高中新课改成效的关键所在

        高飞 李洪周 王慧杰 张君慧 董世峰
        (莒县第四中学  山东日照 276500 )
        摘要:高考招生与高中教育的衔接成为高中新课改成效的关键所在,高考招生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高考招生理念的创新,契合了高中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为高考招生与高中教育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对高考招生与新课改衔接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重点对高考招生改革应与高中教育有机衔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考招生;改革;高中教育;有机衔接
        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快速发展,增加了学生入学的机会,同时人才选拔方式与手段随着不断更新。为了顺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考招生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在实现公平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也开始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要注重高考招生改革与高中教育有机衔接,不但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而且还能够保证高考招生的公平性。
一、高考招生与高中新课改衔接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我国为了发展教育,恢复了高考制度。高考制度对于人才选拔、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其一,实现人才选拔公平性:公平竞争是高考制度灵魂,同时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精神所在。其二,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升了我国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高要求,致使人们对于教育目标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出全能型的应用人才,高考制度也在随之寻求改革,追求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高考招生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中国教育理念的革新契合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并为高考招生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高考招生与高中新课改关系概述
(一)功利性与效益性冲突
        鉴于功利性与利益性冲突的背景下,高校招生仍然以高考成绩作为是否被录取的唯一标准。在当前这种情况下,高中新课改的效益性极有可能被功利性所掩盖。其中功利性与效益性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高考招生与高中新课改张力聚集,将会对高中新课改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高中新课改出现名存实亡的现象。
(二)公正性与个性化冲突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公正性成为高考招生的核心诉求。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每年有着几百万的高中毕业生,而公平性对于他们至关重要,而任何有违公平性竞争的做法,都将会被社会所唾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严重的情况下会成为社会性事件。针对当前这种教育形式,择优录取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可,这也是最优化的选择。

在高考招生考试过程中,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只要肯于付诸于学习,将知识与力量转化为分数即可,实现了高考招生的公平性。
(三)公正性与地域性
        中国地域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主要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西部地区发展较为迟缓,造成了地域的差异较大。除了东西部间的差异以外,还存在城市与农村间的差异。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东部地区教育发展较快,整体教育水平居全国首位,而西部地区与农村地区则教育相对较为落后,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考验。为了保证受教育权的公平性,我国针对录取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及农牧区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分数上给予了相应的照顾,实现了法律所要求的实质平等。
三、高考招生改革与高中教育的有机衔接
        高考招生架起了高中与高校教育的桥梁,高校要想招收到优质的学生,则需要注重发挥高中教育的作用,必须保证高中教育参与到其中,要重视高中教育的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考招生与高中教育有机衔接。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
(一)注重高中毕业水平考试检测功效的发挥
        1)教育部门要给予高中毕业考试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其管理力度,必须重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只有做好当前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保证考评制度的权威性。
        2)保证命题考试科学性:在高中毕业考试过程中,注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人性化考核服务,为考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3)高中毕业考试与统一高考清晰定位,同时要注重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综合评价机制。
(二)注重人才培养大中学贯通机制创新发展
        1)发挥自主招生的作用,降低自主招生笔试成绩比例,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2)根据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国家及教育部门要注重在高中毕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给予高中创新教育实验一定的倾斜。
        3)注重人才培养大中学贯通机制的创新和发展,积极开设“高考直通车”,为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提供优惠。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阶段,为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高中教育的角度来讲,应当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着眼于中国教育的未来,为高校输入优质的生源,同时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若玲等.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2(21).
[2]胡卫平,俞国良.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J].教育研究,2002(1).
作者简介:高飞 男  汉 1981.08 职称:一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莒县第四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