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童
重庆市渝中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幼儿园
摘要:童话剧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利用班级童话剧培养幼儿创造型人格,离不开幼儿、家长、老师等各方面的参与。本文从童话剧环境创设特点入手,探究幼儿创造性人格培养的意义,并提出利用童话剧有效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的策略,有效发挥童话剧对于幼儿成长的推动意义,加深幼儿对文化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童话剧;幼儿;创造性人格
引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有着明确要求,需要教育机构为幼儿提供一个能说、敢说、想说的表演舞台。而童话剧的丰富角色与创意剧情,能够在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幼儿合作互助能力。且童话剧中还有一定的寓意,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培养幼儿的优秀品质。
一、童话剧环境创设特点
“童话剧”是指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将童话故事作为表演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戏剧化的情境表演主题活动,其活动主体为幼儿,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童话剧的创造性活动是在幼儿表演过程中,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其目的是发挥幼儿的艺术创造性。在童话剧环境创设时,强调通过轻松、欢快的表演氛围,将童话中的环境进行沉淀,营造出生动的童话表演情境。在童话剧表演过程中,对环境创设要求不仅有声音、动画、背景,更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理解,帮助幼儿艺术感受力的发展。以《小熊请客》童话剧为例,其中涉及到布置大树的场景,以及小熊家中的各种道具,配合狐狸、小熊、小猫等不同角色的声音,使幼儿沉浸在艺术气息的环境中,帮助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鉴赏力、创造力[1]。
二、幼儿创造性人格培养意义
幼儿创造性人格是指幼儿人格结构中的积极人格特质发展,即发挥自身有点,实现探索创造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根据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量表可以得出,将幼儿创造性人格根据实践方向的不同,具体划分为革新意识、亲社会性、意志品质、科学认知四个纬度。童话剧具有培养幼儿认知兴趣、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综合幼儿多元智能的特点,能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利用童话剧培养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是以“项目活动”或“项目工作”的方式展开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事物客观事实与主观经验的探索活动。过程中关于每个活动的讨论内容、表现方式、具体时长,都不能由教师单独限定,而是要教师与幼儿双方进行互动、交流。从幼儿基础学习状态入手,不断完善、构建幼儿人格培养体系,挖掘幼儿自身的创造力。
三、利用童话剧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的策略分析
(一)提供道具表演策略
幼儿的学习特点就是直接感知,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接受童话剧,能够满足其好奇心,这也是幼儿参与童话剧活动的核心目的。在表演环节,需要根据不同话剧的需要对表演道具进行加工重组,如《哪吒》中的披风被幼儿挂在腰上,就成为《白雪公主》中宫女的裙子。通过场景道具的个性化想象,实现幼儿思维变化,构造出新的表现方式,培养幼儿创造型人格。此外,通过道具重构还能改善部分家庭中,家长同幼儿交流机会过少的情况。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制作道具大赛”一类的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童话剧道具制作,不仅能够减轻幼儿园的教学负担,更能提高家长的参与度,缓和亲子之间的尴尬处境。
针对部分大型童话剧表演活动,可以委托家长订购统一的角色服装,避免幼儿互相攀比,创造整齐的班级童话剧环境。
(二)肢体变换表演策略
童话剧需要表演者通过肢体动作,配合不同角色的台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表演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表演动作。例如在扮演“毛毛虫”时,有的幼儿是在地上爬行,表现的是毛毛虫行进中的动作。而有的幼儿是屈膝伏地,双膝蠕动向前,其表现的就是毛毛虫打探方向时的动作。通过身体规范童话剧表演,是利用童话剧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措施,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同时,提高童话剧的整体质量。教师具体指导环节,要通过示范表演与互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示范动作表演后,先让幼儿自己试着表演,教师从观众的角度指出其中不足之处,通过对肢体动作的纠正,训练表演技能。过程中还要利用谈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幼儿对童话剧的内容进行了解,以及不同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与人物特点,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同时,提高幼儿参与童话剧表演的热情。
(三)话剧展示表演策略
话剧表演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培养创造思维,满足幼儿表现欲望,找到自信。所以教师在进行童话剧剧本选择时,应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些角色勇敢、正向、自信的角色,强调幼儿自主选择装扮,自主进行场景布置,拒绝选择消极的童话剧进行表演。以《聪明的阿凡提》剧本为例,在剧情讲解时,教师要着重强调主人公阿凡提的勇敢精神,通过鼓励表演者的自信来贴近角色。教师可以向幼儿说:“国王最开始要将阿凡提送进大牢中,但因为阿凡提聪明、机警又勇敢,最后对阿凡提赞赏有加,现在我要把阿凡提的魔力赐予大家,相信你们也会像阿凡提一样勇敢。”经过一段时间的童话剧表演活动后,许多幼儿会发生重大转变,从不敢说话变得敢于表现,从胆小怯懦变得大胆自信,获得观众的热烈掌声[2]。
(四)游戏指导表演策略
在童话剧表演前,利用游戏引导幼儿进入童话剧的自由想象空间,贯穿童话表演活动始终。模仿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对被模仿对象进行细致观察,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在班集体活动环节创设一些表演氛围,为幼儿提供一定的表演机会,定期进行年级童话剧表演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各类肢体、表情的模仿游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划定特殊的表演区域及表演时间,如早间活动、游戏时间、运动时间等,并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游戏道具及场景布置。利用游戏指导幼儿培养创造性思维,积累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的表演能力。以《三只小猪》为例,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小猪的头饰,并在班级角落摆放“房子、大树”等。在课余活动时间,幼儿会利用简单的道具场景,很自然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正是通过这些非正式的表演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童话剧,在模仿的过程中尝试表演,激发其积极进取的力量和信心,调动幼儿参演童话剧的积极性,为幼儿的童话剧表演提供机会。
结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目的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童话剧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能够有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满足其表演欲望,鼓励幼儿通过个人理解进行童话剧角色诠释,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有效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培养创造型人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敏.多元素融入,让童话剧表演有“声”有“色”——别样的大班童话剧《三只小猪》[J].华夏教师,2018(34):43-44.
[2]冯妮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幼儿音乐剧排练》课程为例[J].戏剧之家,2018(36):186.
作者简介:叶童(1993.10)性别:女、汉族,籍贯:重庆市、重庆市渝中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多元戏剧活动支持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