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健柳
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矮陂中心小学 广东惠州 516251
摘要:在小学数学知识中,计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相对薄弱的环节。一直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等都与计算息息相关。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计算基础相对薄弱,计算能力不足,遇到问题时,学生无法灵活运用。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帮助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农村;数学计算能力;小学生
前言: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计算教学是有效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渠道。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知识讲解教学法或“题海战术”计算训练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对最终计算效果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彻底转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大势所趋,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快速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是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现今,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相比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更为薄弱。主要原因为:受家庭、生活环境、教学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良的学习、计算习惯;书写潦草,格式凌乱;基本口算不过关;等等。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作业、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计算速度较慢,准确率不高、定律不熟悉或容易混淆、不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等等。特别是后进生,出现看错数字、忘记进位、四则运算顺序错误等现象较多。若能提高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计算能力,他们的成绩将有显著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2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
2.1努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农村地区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逐步提升。因此,在农村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农村地区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看、二算、三查。以一个5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为例:37-19=?教师在黑板上或者是多媒体上展示该练习题,引导学生抄写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第一步就是看,因为很多学生会出现看错数学符号的现象,将37-19看成37+19,导致计算的结果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一问题,培养学生在抄写题目时注重数学符号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第二步就是算,在37-19=?这一习题中,运用竖式计算是需要进行退位的,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现问题,只有退位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即18。最后是查,学生得出答案之后还要检查一遍,再次检查数学符号有没有出现错误,竖式运算中退位有没有出现错误等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而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充分调动学生计算兴趣
无论是农村的小学生还是城市的小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热情。但是,就农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投入感还未完全养成,加之教师没有正确有效地引导,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无法提升。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通过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该部分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教师利用学生对孙悟空的喜爱,在多媒体设备中展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此时,教师就可以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们,大家一定都非常喜欢孙悟空吧,今天我们一起去他的家乡看看好不好?”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初步激发,纷纷回答说好。然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情景图,继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图中有几种动物呀?学生回答:有猴子和小鸟。”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图中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呢?谁能回答。”此时,学生纷纷举手抢答,教师选取一名学生进行回答:“一共有8只小猴子。”教师向该名学生提问:“你是怎么得出答案的呢?”学生回答:“我数了一下,树上有5只小猴子,草地上有3只小猴子,我用小棒算了一下,所以加起来一共是8只小猴子。”在农村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而在学生的计算兴趣得到激发之后,教师再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练习,学生不仅能快速投入到“1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中,计算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2.3重点整理和分析错题
获取知识的过程难免会犯错,其实犯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印象更加深刻。在课堂练习、作业和测试卷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曾经错过的题目还是一错再错,这大大影响了学习的质量。针对此现象,笔者开展了“每单元专门用1—2课时进行错题分析与巩固练习”活动,让学生积极起来、主动起来,做到“每天一小整,每周一大整”,让学生自己先分析总结。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错题,课前对高频易错知识点做充分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指导并通过做相关题目加强巩固。例如:通过作业、测试以及学生的错题集,笔者发现30÷8×18这种题型是高频易错题。在错题分析课堂中,笔者会把这道题目展示在黑板上,并写上错误的答案。首先让学生判断对错,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原因并予以纠正,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用典型例题加强巩固,以备下次再遇到同类型的题能避免出错。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学生的高频易错知识点的相关题目,以此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并在周末的作业中增加复习错题本这一项,达到让学生加强对错题的记忆和加深理解的目的。
2.4刻苦训练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为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勤加练习,平时注意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计算思维与求解问题的习惯,这是提升他们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保障。基此,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某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问题求解思路,逐步提升他们的求解能力。例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专门的一些练习题,之后指导他们首先要“看”,即要认真审题,搞清楚题目求解的信息、要求以及涉及到的具体运算符号,减少学生因为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解题。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算”,具体就是要本着科学的数学求解思路,采用恰当数学求解方法与思想,如灵活地运用笔算、估算、口算和心算,力求最大程度提升数学计算题求解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好“查”的工作,具体就是对数学问题求解的结果进行仔细地审查,如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等,借助这种计算指导方式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进步发展。此外,数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小康.试论如何提升农村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
[2]陈晓岚.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
[3]王静.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优化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