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莲
重庆市大足区城南小学 重庆 402360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语言表达都需要具备语言文字灵活运用的能力,这也是语文学科教育存在的原因。学生从小开始接受教育起就需要接触语文知识,从识字、组词到成句,除了学习这个知识,能够在课堂中掌握和理解,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怎么去运用,如何利用文字和语言更好地实现生活表达,又如何对这些语言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这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命题之一。因此,本文将从语文课堂中掌握语言文字应用的价值,加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语言感悟能力的教学措施,以及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感悟;文字应用
引言
在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下,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对于学生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能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使用,如果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所学的知识,那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去本来的价值和意义。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会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这样不但不利于他们灵活地记忆知识,更不利于学以致用。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体现在他们对于阅读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内容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在这种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些语言,在适当的情况下,表达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语文课堂中掌握语言文字应用的价值
(一)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其应用工具性很强
在小学阶段,各学科的难度都不是很大,并且也是以文字为主进行学科设置,如一些道德与法治课程、科学课程、音乐课程等都是在学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生字词,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会遇到困难和阻碍。此外,语文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目,它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充当理解工具的角色,学生可以学习文字去读懂大部分的文本内容,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能够从中获得需要的信息素材[1]。
(二)语言能够沟通情感,使学生产生文字共情能力
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有着深厚底蕴和内涵的文化。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内容。例如,在学生们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时,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小动物,它们分别都向小蝌蚪们说出一个它们妈妈的特点,但是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外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蝌蚪变成青蛙后,它们终于顺利地找到了妈妈。学生能够阅读这些文字中,感悟到小蝌蚪们急切找妈妈的心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产生共情能力。
(三)学习语言文字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阅读更多知识
文字具有强大的力量,人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在简单的字里行间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不一样的知识。学习语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他们的眼界,在文字中看到他们没有见过的事物和人物。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描写了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故事,学生们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去理解傣族的文化,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在没有亲身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文字阅读就仿佛像亲身体验了一般,增长他们的见识。
二、加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语言感悟能力的教学措施
(一)强调文章背景因素,渲染深厚情感内涵
要提升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诉诸于情感,使学生们阅读有文字语言的过程中产生对文字共鸣,能够从中提取出与自身相融合的情感表达[2]。因此,老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铺垫所学文章的背景因素,将事情发生的背景传达给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一故事背景,从而在阅读中感悟深厚情感。例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一文中,老师需要给学生先讲述井冈山会师的背景故事,再由此去理解朱德在行军过程中认真负责,不怕辛苦的良好品质,学生能产生情感上的感染力。
(二)深究语言用词,在细节中感悟情绪变化
语言的变化通常伴随着作者写作情绪的变化,能够通过揣摩这种变化去掌握情绪的起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例如,在学习《妈妈睡了》一文中,描写观察妈妈睡觉时的神态,通过每一自然段不同的形容词描述,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首先是用“美丽”形容睡梦中的妈妈,表示对妈妈的喜爱,然后用“慈祥”形容妈妈,联想到妈妈日常对自己的爱护,最后用“好累”来形容妈妈的神态,表达对妈妈平时操劳的关心。通过文字的变化,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情感变化。
(三)进行语言阅读延伸,激发学生联想能力
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延伸教学,搜集一些丰富的教学素材,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文字,在文字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能力。多样性的语言文字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以文字为基础进行思维的开发,联想到更多的内容,进行信息补充,在这种联想中加强对于文本的感悟力。如学习故事性文章后,可以让学生用文字进行故事联想续写,加强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三、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学会鉴赏好词好句,提升自身审美水平
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可以掌握鉴赏好词好句的能力,并且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在审美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区分语言的优劣,更好地实现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课文《找春天》,除了对于文中的词句进行学习,还要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小草“探出头”、小溪“叮叮咚咚”等拟人化的描写,还有将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将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等使文章更加生动的同时,也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有趣[4]。
(二)在学习中勤于记录,灵活应用优秀语言
学生不仅要对语言进行学习和感悟,还应该学会如何去更好地运用。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好的文字进行记录,设置自己的专门好词好句记录本,可以增加自身的词汇积累量,也能经常进行翻看,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运用。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对于文中的语言文字“蒙蒙的细雨”“泥泞”“晶莹的露珠”等词汇进行积累,可以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使用,可以用于写作等更多学习方面。
(三)学会抓取关键词,在语言中发现信息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学会边读边抓取关键词,学生能够通过一个一个的关键词,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了解什么样的文字用在哪里更加地适宜、恰当。此外,还可以通过这些语言发现文章的信息点,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本意,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彩色的梦》时,对于课文“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等,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天空是蓝的透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还有如“雪松们拉着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雪松的树枝缠绕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拉着手一样,让学生对应一些生活信息强化对文章的理解。
四、结束语
通过对于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等能力的探索,可以看出增强这两种能力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老师需要在课堂上逐步引导学生们,加强对于文字情感的体会,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揣摩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待语言文字不能学了就忘记,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的价值,在学习领域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作用,展现出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戴金连.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 汉字文化, 2018, No.199(05):109-110.
[2]郑衍苗. 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加强语言文字运用[J]. 课外语文, 2018(18).
[3]王红霞;赵爱芳;. 增强个体感悟,提高小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C]// 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 0.
[4]陈彭凤. 语境中的语用 语用中的表达——"积极语用"视域下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思考[J].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19, 000(0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