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刘静瑶
[导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缺乏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效果一般,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低,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此外,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欠缺,更使得学生的学习难以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刘静瑶
        渭南市瑞泉中学   7140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缺乏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效果一般,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低,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此外,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欠缺,更使得学生的学习难以进入良性循环之中。因此,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强生物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
引言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体系的有效工具,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在继承左图右史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之上,将零散的生物知识点升格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意义,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对策。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1971年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先生发明的,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工具,通过运用一些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思维导图实现了信息的可视化,相比于大篇幅单一的文字描述,它更加直观、简洁、生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效率,使他们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是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
二、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一)、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活动环节,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学掌握较易知识点,同时发现和记录不理解的地方,以便于在课堂上重点听讲,有针对性地攻克难点。预习方法很多,如果只是通看内容,没有有效记录的话,在脑海中很难形成知识网络,一方面容易遗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后续学习。做笔记也很讲究方法,若是简单罗列,既浪费时间,也给记忆增加难度;而采用思维导图作为笔记形式,既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又能降低记忆难度,让学生能尽快构建起初步的知识结构网,从而提高预习效果。这种预习方法比纯粹的阅读课本有效得多,老师也比较容易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根据思维导图的脉络讲授各知识点,尤其是易混知识点,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采用讨论式、启发性、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在糖代谢章节中,对糖酵解与糖异生、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等代谢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反应过程、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酶,相应的代谢调控机制,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代谢等内容的讲解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相应的比较和归纳总结。对于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如DNA的复制、RNA的生物合成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所涉及的生化过程以动画形式进行展示,使微观抽象的过程变得具体生动,利于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意“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引入贴近生活的案例,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将生化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小常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结束前给学生留下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完善思维导图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对重点和难点要细化,标记出关键知识点。对学生所反馈的难点辅以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学环节,由小组组长汇报总结,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评价,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


        (三)、交流合作,完善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但要完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学生与学生或教师的合作与讨论。自制导图是知识点的整体认识,交流合作则使导图更加完善、灵活。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导图上写上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这既是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的过程,也是知识体系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均得到了优化和提高。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设计优秀的导图,善于及时表扬与鼓励,还可以计入平时成绩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
        (四)、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笔记是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他们帮助你在专心上课的同时,给人学习的印象,跟上老师的节奏,证明知识是正当的,同时也是以后重复的有用工具。但是,许多学生做了不合逻辑的笔记,层次混乱,没什么大困难,等到放学后再看自己的笔记,导致学习体验效率低下。受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授课速度更快,有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听不见的笔记,或者如果不能做所有笔记,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导师卡做笔记,每门课程的重点都放在一个框架内,这样学生只需记录关键字即可清理知识传授,标记意识,改善学习“膜”内容时的听力体验,例如,学生可以围绕膜分为三个小分支:组成、结构、特性,然后在组成后再分解脂肪、蛋白质、多三者之间的联系,达到做笔记的目的,为今后的复习奠定扎实基础。
        (五)、提高课后复习效率
        复习,就是要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以便于查漏补缺,强化重难点,加深记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杂,在复习阶段如能用好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章节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整章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增加知识的紧密性,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并对这个框架进行不断补充、完善,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这种图形化的思维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本身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做题时也可以迅速在头脑中的思维导图上找到解题关键点,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高中总复习阶段,由于复习内容繁多,学生一方面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复习;另一方面在自我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前面自己所做的思维导图拿来温习,使复习有一个抓手,节省了很多时间,减少了盲目性。
        (六)、阶段测试,反思总结
        制作导图是知识点的整理与记忆的过程,要使知识点真正内化,则要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为作为指标。阶段测试是最简便的检验方法,通过阶段测试,加强学生对导图内容的灵活提取与综合应用,在不同的情境中根据具体情况解决问题。比如:根据蚜虫的趋性制定的防治措施正确的为:A.黄板诱杀、B.黑光灯诱杀、C.糖醋液诱杀、D.马粪诱杀。通过测试还可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反思总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可以改善枯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与探索能力,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惠仙,陈冰凤,苏东凤.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32.
[2]韩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48.
[3]张霞.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4]叶彬.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复习课的实践[J].才智,2019(01):153.
[5]王丽萍.绘制思维导图,建构思维可视化生物课堂[J].华夏教师,2018(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