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蒋翠翠
[导读]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文言文的教学变得更加重要。
        蒋翠翠
        金陵中学溧水分校211200
        【摘  要】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文言文的教学变得更加重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巧妙地应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而且在促进文言文的教学综合效能提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主要提出了一些创设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措施,希望能够将情境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情境创设  有效性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本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是历久传诵的经典名篇,很多是中国文学中经典的优秀之作,学好它们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正如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这几年,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1]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上做足准备、下足功夫。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2]基于此,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创设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深刻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和文化底蕴,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一、灵活运用多形式诵读法。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还有很多经典名篇美文。这类文章,非常适合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美得感受和体验。比如笔者在教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文章三、四段对不同景物描写的段落,就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第三段先由男生齐读,尽量读出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的悲伤之感;第四段先由女生齐读,尽量读出风和景明天气的愉悦之感。因对文本内容感悟不够深刻,初读效果不是很好。此时可以再听录音配乐朗读,并且建议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不同画面,充分调动自己的听力和想象力,在音乐的感染和想象的带动下中,学生对这两段景物描绘的画面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全体同学齐读两段文字,真正读出了迁客骚人面对阴雨连绵天气的悲怆之感和面对风和日丽天气的欣喜之情。因为有了上面的铺垫和预热,而在理解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不仅是《岳阳楼记》,其他很多写景的美文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阅读,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课文除了描写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其周围的优美环境,更是注重虚词的巧妙运用。如课文中用了21个“也”字,不仅使文章读起来优美舒缓,而且不同的“也”中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因此,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更深的审美体验。这样的以读促悟不失为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的方法。
    二、模拟角色,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趣的课堂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3]生动、直观的情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复杂的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和新内容。在学习魏学洢的《核舟记》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接着还有对三人各自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这部分的描写中提及到的左、右非常多,有些同学对课文的描写感觉有些不解,到底谁在左边,谁在右边,古代左、右的座位顺序和现在一样吗?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忽然想到,何不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苏东坡、鲁直、佛印的动作、表情呢?等大家坐定之后,下面的同学们对书上的描写便一目了然了。其中表演佛印的同学最为生动,引得其他同学连连称叹。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和惊喜,课堂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出来,积极地投入到思考、探究中去,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巧妙运用课堂生成,勾连已学。课堂生成不是预先计划和设定的产物,而是动态生成的。孔子在《论语》中曾这样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4]因此要重视并运用好课堂生成。笔者在教授《湖心亭看雪》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的开始写道“独往湖心亭看雪。”但是有舟子帮他撑船,为什么说“独”呢?这位同学的思维非常敏捷,他不仅关注到了文章的细节(舟子撑船),还抓住了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词——“独”。其他同学也被这个问题吸引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探究,明确了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虽然有舟子为他撑船,但舟子并不理解作者的雅趣,不是和作者志同道合之人。因此,作者仍说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此处的一个“独”字,能看出作者不同于常人的雅趣和超凡脱俗的志趣。这个时候又有同学提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时候和自己的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虽然被贬,但身边还有好友陪伴,所以《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月色的美丽、空灵;而张岱是独自往湖心亭看雪,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也是天人合一、苍茫辽阔的。由此可见,作者的心境、处境对文章的风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样的课堂,学生一直处于高度思考的状态,非常高效,并受到心灵的熏陶。
        结束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有效提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认真备课,钻研学情,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巧妙运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勾连已学积极思考、探究。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教学,切实提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25-27.
        [2]王芳.开展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1.
        [3]王力.浅谈快乐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2014(08):32-33.
        [4]宋云霞.关于初中物理课堂动态生成问题的探讨[J]. 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4(12):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