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作业本”,备出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金都都
[导读]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课堂阅读教学及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而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形成阅读能力的主要路径。
        金都都
        浙江台州玉环市环山小学  
        阅读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课堂阅读教学及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而课堂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形成阅读能力的主要路径。统编本教材双线组织单元,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都设计了指向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语文要素,在课后题中有侧重呈现。
        课后习题是阅读课文的关键问题,也是阅读教学的支架。与之配套的课堂作业本,更是语文训练的有利补充。“课堂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统一组织编写,以课为单位编制,突出了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作业本的题目主要由教材的课后题转化而来。教师备课时,若能利用好作业本,无疑有助于打开教学思路,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根据教师备课的基本流程,笔者对作业本的使用做了以下初步探索:
         一、作业本思维导图巧分解,助力主要内容概括
        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整体感知的能力就是一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各类导学提示,细读单元导语,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关注表达顺序和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利用好课堂作业本,实现有机渗透。
        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小敏老师在执教四下《“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带领师生探索开发作业本、阅读链接等导学提示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金老师引导学生疏通字词,初读课文,带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将教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借助导图,概括内容。(出示学习活动一)
        默读课文,完成学习活动一:完成《作业本》第4题填空,并借助思维导图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尝试填写《作业本》第4题,便于教师捕捉学情,对“症”下“药”。
        第二步:仔细审题,明晰要求。
        金老师引导学生先看懂结构图:横坐标填什么?横坐标上面的方框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学生问题出发,点拨思维导图答题点,明确了横向坐标为船的表现,纵向为哈尔威船长的表现。
        第三步:答疑解惑,逐层解析。(相机板贴小标题)
        课堂上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针对学情,适时答疑解惑,提炼概括关键词。重点点拨内容难点1:下达命令。呈现第12自然段,通过设置三个答案:大声吼喝、下令放艇、下达命令,选择最佳选项(大声吼喝——不具体,下令放艇——不全面),让学生明白概括内容时要具体全面。重点点拨内容难点2:救出克莱芒之前,哈尔威船长怎么做?你是抓住哪句话概括的?(抓住第33自然段关键词“救援”、第34自然段关键词“指挥”,合起来就是指挥救援。)
        第四步:利用导图,练说内容。
        依次出示电子课本的标注,与文本一一对应,教会学生将长课文读成几个短语,并作小结:这就是“诺曼底号”遇难后,船长救人的壮举。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试着将轮船的变化与哈尔威船长的表现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从扶到放,学以致用。最后的板画将下面部分画成船的形状,使得思维导图与课文内容浑然连成一体,学生既了解了内容,也收获了方法,可谓水到渠成。整堂课内容充实,结构明晰,授人以渔。
        在作业本中,编者几乎给每一篇精读课文都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思维导图题,有表格式、填空式、图文结合式等,为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搭建了支架。教学中,充分使用这些题型,便能化繁为简,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起到很好的拐棍作用。
         二、课后题与作业本巧关联,助力重点句段教学
        一些教师的教学停留在嚼碎嚼烂课文内容,把知识喂给学生,以致小学高段学生经历了多年的阅读课文学习,却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低下。面对长篇、比较有深度内涵的文章,难以品味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也很难独自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作业本中的重点句段阅读往往与课后题一脉相承。
        例如四上第18课《牛和鹅》课后第二题:
        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在课后只有这一句提问,没有具体的导引。而在作业本中,就设计了如下有趣的导图题:
        
        学生通过观察已知信息和形象生动的图像,结合默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起来就会轻松不少。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是课标的明确要求。

统编本课文除了增加为证明某个观点到文中去寻找一句的习题,更显著的特点是启发学生用图表等方式来梳理和呈现思维过程。认真梳理统编本课后习题,我们发现,统编本教材在想象能力的培养上做到了练有数量,且习有载体;在说话能力上立足文本,又联系生活;在习作能力上意识熏陶,训练段式;在思维能力上依托图表,有的放矢。而这些课后题,与作业本相对应,在作业本中,或一一对应,或另起炉灶,或拓展延伸,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这类新型习题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一系列过程,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发展了语文思维。
        三、读写点与作业本巧串联,助力课堂练笔训练
        不少公开课、比赛课都安排了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环节。但细细品味,发现有些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相应多锻炼,更谈不上实质性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没有深度解读文本,未能准确捕捉到读写结合点;二是即使捕捉到读写结合点,却未能很好地引领学生经历“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感悟内化-模仿运用”的全过程。
        五上第22课《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语言清新、优美、柔和。在课堂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练笔题:
        
        如何利用这道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内容理解,让学生得意又得法?一位老师这样操作: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如语言特色、独特的写法等,明白它打动人的原因;然后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从写作角度、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最后从作者的情感体验来赏析。通过朗读语句,想象画面,体会四季不同的美丽画面,明确语言精美,融情于景的写法,让学生仿写。要求: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注意写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能给人以画面感,能引起同学的想象。并呈现了两篇范文示例,供学生参考。
        以上教学环节看似丰富完整,但像“融情于景”这样相对空泛的写法,对五年级学生还是相对抽象的。由于在写法教学上没有细化和展开,没有搭建有效的写作支架,范例也只能成为范例,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帮助,学生依然听得云里雾里,无从下笔,最后的练笔反馈也难见提升。
        如果能利用好作业本中的这道题,先对题目进行解析,以作业本为依托,借助第一个已知提示——秋之黄昏,逐层展开引导,从视觉、听觉到其他感官,让学生说感受。再设定不同的星级标准,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先说后写。相信随着对题意的理解,学生思路随之打开,填完表格,连词成句,再连句成段,这样由易到难的过程,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写起来也会顺手许多。
        四、作业本阅读链接巧拓展,助力课外阅读延伸
        统编本教材在结构安排上有这样一个内容,即在部分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但不少老师备课或教学时直接忽略过去,最多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少有融入教学的。它到底承担着怎样的教学价值呢?一位老师执教五上第23课《梅兰芳蓄须》时,对阅读链接做了如下处理,值得思考借鉴。
        在深入了解主人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原因后,教学进入到第三板块——拓展阅读,迁移运用。老师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能历经五千年的风霜雨雪,傲立于世界之林,最离不开的,便是这民族气节,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一位青年,步入一间教室,走进这《难忘的一课》。”随后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并出示:
        任务三:阅读《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阅读链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2.尝试用今天所学的圈关键词的方法,找找文章写了关于他的哪几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民族气节?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汇报。最后,老师小结全文。
        在这里,阅读链接所选材料与课文相呼应,都是爱国和民族气节的显现。老师利用阅读链接,让学生提取关键事件,既是对之前所学方法“抓住关键人物和事件概括主要内容”的运用,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情感。
        有些课文后面没有阅读链接,可以利用作业本中的课外阅读题,巩固知识,拓展阅读。如五上第五单元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在教学《太阳》一课后,借助作业本中的阅读题,让学生选一选说明方法,写一写加点字的作用,感悟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而概括主要内容、重点句段教学、课内练笔训练,都是备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在以阅读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下,结合作业本,课堂基本被分为了四大板块:捕捉学情,明确阅读能力指向;解析题型,实现作业本与课堂教学衔接;文本细读,深化阅读能力训练;延伸阅读,运用阅读策略。把握住统编本教材各类导学提示的编者意图,也就找准了教学的方向。巧用作业本,也将优化备课流程,让教者教得更清晰,让学者学得更扎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1月版
[2]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上)(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
[3]徐美勤.从课后习题中把握统编本教材新方向[J].小学语文教学,2018(11)
[4]马艳玲  曹媛.融合读说写,凸显单元整体教学特征[J].小学语文教学,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