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 冯波
[导读] 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冯波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灵山小学  
        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素养,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方面都起到迁移促进作用。日常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逐步培养从最简单的做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要求小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低年级做起,具体落实到点点滴滴中。
        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要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正所谓“坐如钟”这样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2、养成课堂常规准备习惯 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上课时教师首先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做得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表扬,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亲善、礼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长时期形成的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对亲人、 熟人或生人表达情感和尊重的行为方式。是否懂得礼貌能显示出人的知识和修养,反映出人的道德品质,俗话说 “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所以,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就开始。要让小学生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班主任可利用班队会课开展“我是文明小天使” “讲礼貌”的故事会等有关礼貌的活动,使低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4、养成勤劳节约的习惯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出生在当代的孩子更是生活得相当优裕,根本不知怎样做是“勤劳”,“节约”又为何物。而不论是从国家高度,还是从学生个人成长的高度来看,勤劳节约生活习惯都是必要的。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让这种美德世世代代地继承下去,就必须从低年级小学生开始抓起,培养他们勤劳的习惯。
在学校,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清洁扫除中,扫地擦地、擦黑板、擦窗户、擦桌椅等;在校外,老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扫街道,擦栏杆,擦磁砖等等;在家里,家长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擦桌椅、择菜、洗菜等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培养小学生勤劳的习惯,促进他们尽快地养成。


        节约是做人的美德。教师要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在班会课上,我制作了由种子到白米饭的课件,形象的说明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同学们看后感触很深,纷纷表示要珍惜农民伯伯生产的每一粒粮食。还有一些孩子毫无金钱概念,拿着家长给的零花钱、压岁钱,随便地、大手大脚地买玩具、零食,这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引导,让这些孩子明白这些钱是父母用辛勤工作换来的,不能毫无价值地随便花掉,可以把它省下来,存着以后买书、 买笔等有意义的东西。 还可以为灾区小伙伴们捐献等。在 2008 年四川地震期间,我带的孩子们非常无私的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助了那些地震中的孤儿。
        5、养成自己做事的习惯 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并定期检查。 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 整理书包、 打扫房间、 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家庭形象、 班级形象、 学校形象),约束自我,做到不乱扔、随手捡,创造行为美、环境美。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言传身教及时赞美
        1、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少年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成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 老师、 家长都是他们卫生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因此,在爱清洁讲卫生方面我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 同时在班上开展 “卫生之家” ,评选活动,家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家长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学校卫生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鼎立支持,一个从邋遢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对脏丑现象就会熟视无睹。为此,我们重视家教指导,要求家长重视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培养,并率先示范,为孩子营造整洁、清爽的家庭环境。
        2、赞美学生 赞美是对学生好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它能促进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行为越来越好。对学生来说老师赞美,仿佛是清晨的甘霖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田,又像是冬天的阳光,使他们感到无比温暖。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之语,尤其是“对行为习惯很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改造的契机,及时加以表扬,把缺点转变成优点” 。 同学之间也开展相互赞美活动,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表扬、你追我赶,这样,不仅使全班促进了团结,拧成一根绳,而且,全班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也会越来越好。
        3、开展红花园地活动 低年级孩子有很强的荣誉感,他们非常渴望能得到老师的物质奖励,如:一朵小红花、 一个吹塑纸做的心苹果、一面小红旗等,都可以使他们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并激励他们做得更好。连续得五个小红花,我就为孩子写喜报并送到家长手里,孩子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好的习惯逐渐形成。
        三、常与家长和各科任老师联系
        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不是在一个地方,一种课上能培养好的,而是在学生所有活动、学习的场所逐渐形成的。所以要经常与家长和各科任老师联系,交流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行为动态并根据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及时商讨出教育的方法。这样由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合力形成一张网的模式全方位指导就可以更全面细致地培养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促进低年级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和巩固。
         四、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
        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生活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我都做出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生活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
        托尔斯泰说: “好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只要我们找对了方法,并常抓不懈,就一定培养出一朵朵文明之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