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星学习通”为载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探索与实践 ——以《实用口语表达》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解红霞
[导读] 鉴于上述情况,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依托“超星学习通”云平台,以《实用口语表达》课程为例,进行了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解红霞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 课程考核评价的研究背景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不仅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检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实际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并借助评价与反馈的机制,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普遍重视考核评价环节,尝试着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单一化的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把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学习过程逐步纳入考核的范围。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有限、监管各环节工序繁琐等因素制约,多数教师对于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仍停留在期末的终结性考试上,过程性评价仅限于简单的考勤签到和几次课后作业,评价主体依然是清一色的教师,考核内容多为单一的主题演讲。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过度关注结果,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进步的监测,无形中助长了“平时不烧香,考试抱佛脚”的学风,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不善于对自己阶段性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致使考核评价的意义仅局限于甄别和证明,而考核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得不到体现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弱化,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成为美好的愿景。鉴于上述情况,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依托“超星学习通”云平台,以《实用口语表达》课程为例,进行了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二、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 突出过程性考核,加大平时学习成绩所占的比重
        《实用口语表达》是服务于专业、提升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素质拓展课,是技能实践课。课程的特点决定,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关键在于日常的实践与应用,因此建议采用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7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40%-30%的比例分配,加大过程性考核,突出对学习过程的监测,加重过程性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2. 构建多维度的评价内容
        针对考核内容单一的问题,在突出过程性的考核中,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道德素养、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依托学习通平台,可通过章节测验、课堂互动等形式随时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自主学习情况;针对课程学习,设置课堂模拟情境、课后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等进行考核评价;课程考核内容不拘泥于教和学过程,可延展到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的实际应用中,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可结合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以任务驱动或项目为考核内容,进行终结性评价。结合《实用口语表达》课程特点,对每个项目的能力考核均从语言组织、声音表达、基本礼仪、态势语言、思想意识等方面综合评价,使考核具有一定的广度;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参与、课后技能应用三个纵向维度进行评价,使考核具有一定的深度;考核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将得到提升。
        3.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多数采用期末“一考定音”的考核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每个学习环节的监控与考核,即便对出勤、课堂纪律进行考核,也因工作繁琐、精力有限而忽略不计,过程性的评价其实就仅限于几次作业,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在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时,要强调过程性,凸显过程性评价反馈信息的实时性、动态性。依托“超星学习通”云平台,搜集学生学习各环节的痕迹,搭建课内课外、线下线上的互动教学平台,形成过程性、阶段性、结果性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在评价中以质量考核为主,同时应兼具量化考核,做到质性、量化相统一,形成实时、连贯、动态的完整评价形式,更客观、准确地评判教学效果。
        4.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应参加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既要被老师评价,更要做评价的主体。在改善教学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上,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丰富评价主体,使之多元化。建议评价主体由老师、学生助教、学习小组、学生个体共同组成,条件允许的话,可适当邀请企业参与到考核评价中。对同一内容的评价,原则上按照教师占50%--60%、学生(小组)或助教占30%-20%,学生自评占20%的比例进行分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既可避免教师主观片面化的评价,又可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中明确学习目标,在与评价标准的对比中掌握自己的得失,从而对症改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得到有效监管,便于形成良性循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促进学习。
        5.构建奖励性评价机制
        坚持赏识鼓励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与差异,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参与活跃、基础薄弱但确有进步的学生,可实行单独加分奖励;对于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自觉提高能力的学生,亦可实行单项加分,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风。
        三、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的具体实施与初见成效
        (一)形成性评价阶段
        1. 课前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师课前录制微视频,讲解章节知识要点,搭建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依托“超星学习通”云平台,上传学习资源,向学生发布学习目标及要求、考核评价方案、具体项目考核评价标准等。对于学习任务的发布,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定时开放或闯关模式,学生不能任意拖动或跳跃学习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课程积分;自主学习的满分设置为100分,权重为10%。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解锁章节测验题,旨在让学生自查学习效果,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内化知识。章节测验题以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分为易、中、难三个梯队;为严格考核,杜绝学生互相抄袭,章节测验设置时间限制,各章测验题满分为100分,权重为5%。教师可以在学习通APP上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态度不够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可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了解真实原因,尽到提醒与督促义务,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教学实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教师重复筛选的工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高涨,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加强课堂管理,开展师生互动,重点答疑解析,打造魅力课堂
        2.1严格签到考勤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在高职院校不是什么新鲜事,为扭转这一局面,培养学生良好作息习惯,在教学中实施签到考勤。上课前,在规定的10分钟内,开展手势、拍照、一键、位置、二维码等签到活动,形式多样的签到,既为活跃课堂气氛进行了热身,又规避了学习软件的黑洞,学生只能在教室完成签到,签到考勤满分为100分,权重为5%;对于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也绝不姑息,实施扣分处罚,旷课扣10分/次,请假5分/次,迟到早退扣3分/次。超星学习通平台记录考勤,教师课堂点名抽查,及时记录考勤情况。经过一阶段的严格考勤,学生签到率达100%,迟到早退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严格的日常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严谨的学风,为学习质量的提高铺垫基础。
        2.2 加强课堂管理
        高职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看手机、玩游戏,为严肃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管理,教师通过课堂直接观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课堂纪律满分为100分,权重5%,课堂睡觉、聊天、看手机的扣5分/次,情节严重者可扣10-30分/次,对于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为其他同学做出表率的学生,可进行奖励10——20分的奖励(权重之前)。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制度,手机不再仅仅是学生娱乐的工具,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手机查找资料、展开讨论、参与互动,课堂充实而有成就感,手机查找资料、反馈信息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营造了高效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
        2.3 丰富课堂互动
        为巩固理论知识,夯实应用基础,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选人、抢答、投票、问卷、小组评分、主题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质量和所用时间给予不同分值的评价,课堂互动满分为100分,权重为5%。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时不只注重形式和数量,更重视质量,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教师掌握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便于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督促与辅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得以体现,学习的成就感明显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培养了创新思维,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二)阶段性成果评价阶段
        1. 课后延申拓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资料搜集与汇编的作业,侧重于量化考核,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与积累习惯;为配合课堂教学,每章节课后均布置实践作业,主要包括朗诵、即兴演讲、态势礼仪、社交、求职自我介绍与应答、学习小结等,学生进一步强化应用,教师、学生、助教等根据标准批改课后作业,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元化方式,客观鉴定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课后作业每次以100分计算,最终成绩以100分计算,取平均值,权重为15%。
        2. 课外实践应用,创新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诸如: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班级或学生会或社团日常工作等,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视频及相关证据资料的,给予最高10分的单项奖励,国家级奖励10分,省级8分、市级6分、院级4分、系部(或社团)3分、班级2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提高了,参加校内、校外的相关活动明显多了,实际中也重视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问题,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三)终结性评价阶段
        在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后,进行终结性考核。改变以往主题演讲单一的考核内容,创新终结性考核内容及形式,围绕“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和未来工作岗位需求,以任务驱动或项目为考核内容,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指定分组,学生设置涵盖教学知识点的情境,分角色扮演,录制视频,上传至云平台,完成终结性考核评价,满分为100分,权重40%。
        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参与互动、课后技能应用等三个维度,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道德素养、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既测验知识要点,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绘制了学生学习的全部轨迹,监管了学习的全过程。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其中学习态度占10% 、知识巩固占20%、技能应用占30%,突出了“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明确了学习目标,对比中找到差距,对症改进,应用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得到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得到高效持续发展。
        (四)权重相关说明
        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10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考核为100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权重为分别60%和40%,各项考核权重具体见附表1.;奖励性成绩主要是课外活动、实际应用,满分为10分,学生最终的课程考核成绩不超过100分。
        有些高职院校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的比重采用70%与30%,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不科学。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合格要求一般为60分,如果过程性考核比重为70%达到,平时成绩60分以上,学生就有可能满足于现状,不参加以小组任务为主的综合性考试,缺少终结性考核,导致考核评价体系不完整;为全方位、全过程客观考核评价学生,我在实践中实施了挂科预警,对于形成性评价成绩达不到60%(即36分)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期末综合考试,目的在于加强细节管理,强化学生过程性的考核观念,认真对待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小环节,已收到良好效果。
附表1
学习成绩评价与考核汇总表
     
                                       
                                       
四、结束语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立足高职教育,以《实用口语表达》课程为切入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对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课程多元化考核的实施,对学生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了“以评促教、以考促学”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丽.《演讲与口才》考核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超星期刊 高校论坛》
[2]丛炜莉. “交流与表达”课程教学效果绩效评价研究.《纺织服装教育》2016,(12)
[3]王沁.过程性评价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遵义师范学院学
        报》2014,(4)
        
        作者简介
        解红霞(1970—),山西临猗人,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育、实用口语表达艺术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