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杨宁
[导读] 《切线的性质定理》是属于北师大版(2014年7月第1次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第6小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内容。
        杨宁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528225
        教材分析
        《切线的性质定理》是属于北师大版(2014年7月第1次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第6小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内容。《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乃至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除了在证明和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它也是研究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切线长定理以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基础,所以它是《圆》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章的核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充分领会数学转化思想;同时要求学生预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讲解、综合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理解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
                ②会运用切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利用切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的技巧——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多媒体显示问题)
1、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并在草稿本上画图?
        生1:相切、相离、相交。
        用多媒体演示动画(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d,半径是r),位置关系如下:

2、什么叫相切?
        生1:直线与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即直线和圆相切时)。
3、我们学习过哪些切线的判断方法?
        生3:(1)与圆有位置的公共点 (2) d=r 。
        通过以上复习回顾,我们发现可以用切线的定义来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但有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板书课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二、探索和发现:切线的性质定理
【探究活动】如图:直线l与⊙O 相切与点A,半径OA与直线l有怎么样的位置关系?
 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巡视全班,若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产生结论,教师可适当点拨学生围绕切线、切点、垂直,广泛展开讨论。
【学生猜想】(让学生讨论并用文字语言概括)
【结论】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性质定理的数学语言表达:∵ l是⊙O的切线,切点为A      ∴ OA⊥l
【经典例题1】如图, ⊙O切PB于点B,PB=4,PA=2,则⊙O的半径多少?
解:连结OB,由题意可得OB⊥PB
        在Rt△PBO中,设OA=OB=R,根据勾股定理:
        R2+42=(R+2)2
        解得: R=3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方法,并板演)
※结论:连半径、得垂直。
        ▲性质定理中题设和结论中涉及到的三个要点:切线、切点、垂直。结合“过已知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通过演示、观察得到三个要点中只要发生两个,定能产生第三个。从而产生切线性质定理的推论。
        ▲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直线l与⊙O相切于点C, 直线MN经过圆心O,且MN⊥l垂足为D.
         问:点C和点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点C和点D重合.因为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三、课堂小结
1、圆的切线性质:(1)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2)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3)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推论1是对切点的认定;推论2是对圆的直径的认定。
2、关于切线的辅助线基本方法。
3、凡是题目中给出切线的切点,往往“连结”过切点的半径.
                根据性质定理:连半径、得垂直;
        四、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做一做”
2、(课外拓展)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C点切线互相垂直,垂为D. 求证:AC平分∠DAB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思考。提升难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即丰富了教材内容,又体现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使不同的学生本节课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七、板书设计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在教学中,我以"观察—猜想—证明—归纳为主线,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去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体现学生自主操作探究的原则,但在让学生探索切线性质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时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此处应充分发挥小组的特点,让学生相互启发讨论,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从而使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2、对例题处理不够,这一环节是对探究的成绩与效果进行检验,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没有充分展示解题思路,没有及时进行方法上的总结,导致在学生进行书写时出现思维逻辑不清晰;教师要根据情况,简要归纳、概括应掌握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努力完善做到以下几点:
1、应积极倡导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用问题来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师
等学生的问题提完后,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核心问题,以此组织课堂教学,突破课程重难点。
2、多重视展示后进生的思维活动,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
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应加强对学生新学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测、调查与反馈,加强与学生交
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猜想、分析、探索、语言表达等思维习惯,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相关的思维能力和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我学习和掌握,希望能和学生们一起共同进步,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