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治教育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朱君怡
[导读] 本文结合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情况,从四方面分析了创设情景的具体措施,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朱君怡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213162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又要通过生活实际将法制教育常态化、生活化,发挥教学实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品格。本文结合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情况,从四方面分析了创设情景的具体措施,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情景;有效策略
        引言:7~14岁的小学生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应增强引导,通过丰富的教学实例,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思想意识、民族意识等,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发挥教学实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成为21世纪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一、小学法制教学中活动情景创设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与法制教师习惯以填鸭式、讲授式的手段进行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却缺乏情感体验平台,学生无法在课堂上积极深入的掌握理论知识,为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在教学中开展活动情景创设教学,极大的改善了现有教学不足,为道德与法制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教学氛围,学生不仅能有效的吸收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平台,深入体验生活,增加人生阅历,最终完善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成为一名合格的21世纪小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生活实例、网络化教学、组织课外活动等方式,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引导其自主参加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道德品格。
        二、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现存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
        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及学生的重点在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的教学上,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度不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习惯使用“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性,缺乏合作交流、团队探索、自主学习等意识,因此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仅理论传输效率差,而且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阶段必开课程之一,将教材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完善自身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以实现文化课程与素质、品格的双向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不仅考试要求低,而且教学方法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存在抗拒心理。除此之外,教师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对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表现与成绩并不关注。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状态也并不积极,大部分时间采用照本宣科读教材、讲教材的方式进行,教育手段死板,使课堂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景的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活动情景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小学课堂的深入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活动情景,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影音结合的方式,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有趣儿的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表现出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以达到启发与教育的目的。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丰富的法律案例,包括未成年人在社会上容易受到的侵害、未成年人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等问题,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资料,可以增加学生见闻,亲身感受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并且在心理上形成完善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二)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活动情景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组成结构,丰富的生活实例,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帮助其快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以及父母的监护下活动与学习的,活动范围很小,思想意识比较薄弱,对周围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活动情景,将理论与生活相融合,可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参加教学示范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法律,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性。比如,《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教学时,教师应当以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为目的,通过生活实际,提高学生正确判断是非、美丑的能力,以更好的保护自己、健康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平时乘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让学生体会“弱”指的是哪些群体,以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其次,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交流报告,通过列举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典型事例,以让学生体会社会上不利于自身成长的不良因素,并且明白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受到的侵害,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等。
        (三)以角色扮演,创设体验情境
        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如果仅依靠黑板、教材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述,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以满足7~14岁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实际,创设、体验教学情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高深的德育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身道德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形成完整的道德认知与法治理念。比如,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掌握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还要向学生普及相关的少年儿童保护法,明确国家机构的性质与职能,培养其辩证分析能力。对于枯燥的法律常识,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国家机构,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理解、掌握法律常识,正确认识国家组织及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在此基础上树立完善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培养其成为21世纪合格的、高素质的接班人。
        (四)充分运用图画绘制,创设活动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插图漫画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图画绘制,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文字与图片、漫画、插图等结合起来,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也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其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通过绘制图画或者图文结合的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真情实感,而且生活化的教育也,让学生更好的身临其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教师要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务必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实例、绘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仿真的学习氛围,既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学习活动,又帮助学生构建了完善的道德与法制知识体系,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的21世纪高素质、综合型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金月.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2020(25):67-68.
        [2]李增磊.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75):103-104.
        [3]陆萍红.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J].启迪与智慧(中),2020(08):98+97.
        [4]郑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05):126-127.
        [5]徐晓娜,陈蕾.寻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的另一片天地[J].新智慧,2019(36):49.
        [6]金妙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常态化生活情境创设微探[J].新课程(小学),2019(06):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