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张培东
[导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纵深发展。
        张培东
        贵州省余庆县太平小学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纵深发展。
        每一个家庭都养育着一个或多个孩子,每一个家长都为了孩子的成长操碎着心。为了家庭的生计,家长们都在为各自的工作而忙碌着,真正是“两脚忙忙走,只为生和口”。上班也好,打工也罢,反正都是为了家庭的生活而奔波。成了家,有了孩子,就得拼命干,实则“为人难,难为人”也,一边要为孩子的成长考虑,一边要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两相之中,谁也不分轻重,彼此彼此。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话非常精辟。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会打洞”。“跟好人,学好人,跟着道士学跳神”。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最初的语言及行为习惯是家长教的,规矩是在家养成的。
        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来到学校里,接受的是国家规定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的人生旅途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是,由于家庭生存环境的制约,或多或少的对孩子的成长历程有着较大的影响。因为,家庭成员中的语言交流及生活习惯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有家规,族有族法”,“老教小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及习惯不尽相同,对孩子的教育也就各有所异。再则,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每个家庭孩子都不多,经济、生活条件较之以前都极大的提高,对孩子都有一种宠爱之心,每个孩子都存在一种享乐感,导致他们群体意识差,以自我为中心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另外,因为家庭负担轻,绝大多数孩子在家中根本没有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天就是开心的玩耍,久而久之,就以玩耍为主,学习为辅了。主动学习能力下降,无所谓学习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学校安排的作业须在家长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而且相当一部分家庭中都是留守儿童,孩子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看管照料,隔代管理或间接管理较为普遍,这就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难怪许多老师在闲谈中都说“现在的学生确实调皮难教”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管怎么说,学校承担的是教育之责,是播撒知识和文明的场所,只有学校教育才能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学校教育必须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有一套系统的严肃的管理方案,而学校中的每一个个体,又是来自于不同区域的众多家庭,在这种现实状况之下,要将孩子的行为习惯统一到一种管理模式上来,学校里的教师是要付出大量精力和心血的,这就需要家庭的理解和密切配合,实行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共同承担起教育、管理的职责。如果家庭因管理不当反而找学校的不是,家长就失去了养育子女的责任。之前看过一篇六年级学生写的关于家风的习作,很受启发。文中写道,她的家庭中并没有以说教的方式教育启发她要怎样专心学习,她爷爷对家人做出一个规定:一家人孩子在家时不玩手机,不看电视,都要读书看报,连不识字的奶奶也装模作样拿着报纸看。她看到一家人都在学习,自己又怎好去贪玩呢?于是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了,以因此她的学习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身教重于言教”。正因为大人的行为默默地感染着孩子,使得孩子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可也有个别家长,孩子学习差,总把怨气往学校、老师身上撒,“真不知道老师是怎样教的,我家孩子越读越傻了”。的确是呀,一个四五年级的学生,乘法口诀不能背,汉语拼音认不得,不懂得什么是复习巩固,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复习巩固的时间则是放在家里的,孩子本身没有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家庭又缺乏督促提醒,孩子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吗?
        如何引导孩子切实把握学习的机会?这是学校及家庭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多激励、多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尊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