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芳
北海职业学院536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在理论基础、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联系,两者都要坚持“以德树人”,健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结构,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引言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道德价值理念以及精神的追求等,都融入到其他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课程思政摆脱了传统的常规思政教学的束缚,思政的教学也不再局限于思政课堂的教学。在高职的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就是将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各个专业课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接触到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
1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产物,最终是为了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以实现人才带动社会繁荣和国家发展的目的。既然是高素质综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更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品格和意志。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联系起来,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1.2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创新创业观的有效方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致使学生产生了很多错误的创新创业观。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只追求自身利益而枉顾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对于有利可图的事物往往蜂拥而上而不顾自身实际。在利益至上思想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看到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也会趋之若鹜,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部分学生置诚信意识、契约精神、公民责任于不顾。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使学生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实现自身价值。
2.3推进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各高职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通过改革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初见成效。然而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仅仅关注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等显性要素,却忽略了创新创业德育这一隐性因素。另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来源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跟踪指导的能力。而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获得感、实效性和亲和力。
3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学的策略
3.1搭建理论平台
理论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方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学生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同时具有爱国情怀。道德和法律在制约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大学生要以道德教育为示范,敢于运用智慧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运用道德约束自己,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课程思政”教育能够调整创业者的心态,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受挫和人际交往能力。形式教育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当下创新创业的情形,了解国家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行列中,熟悉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政策,推动自身命运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3.2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主要体现在创业动机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这并不是学生上来就有的,需要教师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一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主体具有能动性。高校教师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二是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够让人更快的成长。竞争能够推动世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教师的责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竞争的环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竞争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克服困难,鼓励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三是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3.3建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目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创业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技巧,而较少进行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通过“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涵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业试验—个人反思的“多元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体系,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与老师、课内与课外的全过程覆盖。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实施具体措施,从而推进“课堂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3.4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双师素质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将“创新创业”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同时实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完善师资力量是提高创新创业教学的根本所在,可以通过外聘创业导师的方式去增强师资力量。同时还要注意改善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防止外聘教授“任务式教学”的方式存在。师资力量的加强可以随之带来特色课程的建设,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要建设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为社会输入更多的优质人才。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课程思政”作为两大教育相互融合的载体,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内容完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以改善两大教育的生态环境,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雷雪芹,魏东.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3).
[2]董金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6).
[3]马彩华,张明伟,赵晓红,等.关于大学生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J].科幻画报,2019(04).
[4]叶磊.高校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初探——基于课程思政背景[J].新西部,2018(18).
[5]史张丽,董小龙. 思政教育视域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8,15: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