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大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 孙艳
[导读]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也是激励无数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孙艳
        中共资中县委党校  (四川省内江市)641200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也是激励无数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的时候,需能体现出人的品质、美德,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为切入点,重点探讨“抗疫大考”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渠道等方面多管齐下达到教育效果,以期提高全民的道德文化素养,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关键词:“抗疫”;疫情;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诗经》中这样论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当人们面对灾难痛苦的时候所能表达出的共同情感。在2020年,这个不寻常的一年,它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触动与共鸣。不仅如此,在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诗人、文学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敬畏、对无私奉献的普通人的敬仰。在这场疫情灾难中,我们可以真实看到中华民族的心灵、性格和行为所体现出来的那些高尚品质、人性美德,而这些也是整个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应该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和引领社会的主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越是在为难的时候,越是能够看到传统文化教育对整个民族、国家多起到的作用与意义,这也为当前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价值操作、科学素养等广泛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潜移默化或者教学等间接或是直接的形式深深融化于人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人们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所谓是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然而,我们在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或者教育不到位所引发的一些负面影响,这些主要包括个人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缺陷,例如信念危机、学习目标不明确、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缺乏正确的审美观等。在此次抗疫大战中,我们也能够看到部分人对于个人利益的看重,而忽略了集体利益等少数不好现象的出现。虽然这只是存在于少数人当中,但是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会威胁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未来。
二、“抗疫大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启示
        在了解以上内容,本文认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很紧迫。尤其是在此次“抗疫大考”面前,以此次作为教育的背景和条件,对于提高全面的文化素养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认为在疫情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一)教育者方面: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取得效果的前提与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情怀。在这场“抗疫大战”中,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并没有慌,反倒是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弄弄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用“舍小家为大家”等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中华民族能够早日战胜这场抗疫“战争”。

当下,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应该进一步将这种爱国主义伟大情感能够融入到抗疫战争中,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宣传新的主义典型,让广大民众能够与时俱进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二)教育对象方面:关注教育主体本身出发        
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能够尊重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即时关注教育对象在学习中存在的需求和困惑,尤其是在精神价值观方面他们存在的现状、问题等内容。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该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有意加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并且可以结合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贡献事迹,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在现实学习工作中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并且能够将这些思想能够帮助受教育对象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调节情绪,甚至是调整人际关系。
(三)教育内容方面:抓住典型进行教育传播
         此次疫情具有突发性,人们一时陷入恐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能够快速地从这种惊慌中能够摆脱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理性、科学的态度去处理此次突发事件。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加强公民的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就是为了人们能够在面对任何困境中都能够理性处理。此次事件中,尤其是武汉这座城市和城市中的人们,为了全国的大局,文明守序、行为有度,从而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时间,防止了事态向严重化转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适时抓住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教育分析。在未来的教学中,也应该要注意边实践边总结,能够进一步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教育渠道方面:扩大传播效果
将疫情中的精神、事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旧媒体进行传播,能够扩大传播的范围,也能够让最广泛的受众意识到,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与自己在一起,他们通过无私的风险精神、忘我精神等工作在抗疫第一线,保卫着全中国人民的健康与安全。将这些事迹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被这些精神所鼓舞、所影响,将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不讲大话、空话,而是用真实的案例传播这些精神。另外,还要注意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座谈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让这种教育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非生搬硬套式地强加给受教育对象。
三、总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借助此次“抗议大考”,与时俱进将爱国主义等精神和典型案例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渠道等多方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在思想道德修养等多方面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求是网:夏文斌.疫情防控的文化启迪
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20-03/19/c_1125733609.htm?ivk_sa=1023197a.2020年3月19日.
[2]方华,孙成武.高校中华优秀文化课程体系建构的逻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3]李楠,王懂礼.国家医师形态安全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4)
作者简介:        孙艳         1974年10月  性别 女 (四川省资中县)
现 中共资中县委党校          教师        初级职称, 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主要是党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课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