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建华
新疆呼图壁县第五中学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是以课内阅读为基础的,需要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增加阅读量,不断扩大阅读的范围,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教学的不断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对教学进行创新,为学生的课内以及课外阅读创造最佳的教学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融合策略
1小学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育价值
1.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更加注重的是对文本内容细致的解读,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到阅读中所涉及到的学习技巧,这也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所需要必备的学习能力。课外阅读所涉及的文本材料就比较灵活多变,学生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对自己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方法不断地进行强化,使自己的阅读能力不断地得到巩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是互相巩固与促进的,两者之间也需要不断地实现教学的切换,这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好基础教育工作。
1.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大部分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切入点。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强化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材来看,课内的阅读素材相对较少,内容单一,有限的阅读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对这些单一的阅读素材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在课内外阅读活动结合的模式下,学生的阅读素材能得到进一步的丰富,阅读范围也会得到扩展。
1.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中所涉及的阅读内容涉猎较广,通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学生能够开展阅读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灵活,学生能够在自主的阅读过程中进行自由地发挥。同时,课外阅读也能够让学生摆脱课内阅读中的禁锢,不断开拓自身的阅读视角。学生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拓展知识面,增加文字功底,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2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策略
2.1依托教材,寻找阅读衔接点
(1)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性,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在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寻找课文的出处并阅读原著,以丰富阅读素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2)一个人物引出一类人物。课文中有许多以描写人为主的文章,教学中既要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主要事件,又要注重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还要注重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运用了与课文中一样的人物描写方法的其他作品,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后,通过揣摩人物的言语和对严监生心理活动的描写,帮助学生认识爱财如命、守财奴的形象。课中,链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守财奴》,并抽选文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让学生将严监生和葛朗台进行对比,得出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吝啬鬼,再引导学生去收集和阅读四大吝啬鬼的故事。如此阅读相关的故事,学生会进行联系、对比,阅读兴趣也会增加,而且对故事情节、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如此衔接会提高阅读的效率。(3)一篇文章走近一个作家。课文中有很多名家作品,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作者所写的其他文章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呈现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举办读书沙龙,让学生共读一本书并谈谈体会。
2.2讲究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活动来说至关重要,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学习习惯,可以从三种阅读方法入手进行教学。首先是浏览泛读法。对一些内容较少、阅读价值较低的书籍或报刊,可以让学生采取浏览阅读的方法,只需要学生大致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文章的一些关键部分来获取大致内容,例如文章的标题、摘要、目录等等。其次是勾画阅读法。当面对一些有阅读价值又有保存价值的书籍或报刊的时候,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圈圈点点,做好标记,在文章的重要地方进行圈点勾画,在阅读的同时写下自己的一些阅读感悟和情感,逐渐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是读书笔记法。对一些内容丰富的精彩阅读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好词佳句进行积累,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方便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记忆和理解。除此之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锻炼自己阅读的概括能力,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概括,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意思,获取关键信息。
2.3利用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资源即财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课堂教学中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内阅读来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课内文本内容的感知以及理解,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善于抓住知识点,提升自身阅读的兴趣。当学生再次加入到阅读过程中也会更加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阅读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学习经验。
2.4演经典故事,体验阅读乐趣
教学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会让学生感觉到阅读课的死板,可以为学生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演经典故事即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把文中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以表演的形式来演绎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尝试。从内容的选定、编排,到服装道具的制作,全部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表演中,更深切地与课文进行了对话。例如,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播放电影《红楼梦》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凤辣子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随后让学生进行表演,把凤辣子的泼辣、刁钻和对贾母阿谀奉承的语言、动作演示给大家看。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大家对《红楼梦》中的故事及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2.5写读后感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告诉学生:“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悟,无所谓谁的感悟特别好,谁的感悟差。就如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道作文题,一千个人写,也会写出一千篇不同的作文来,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勇于把自己的独特展现出来。”在写读后感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分享阅读体会,可以进行阅读汇报,大家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在活动中不仅重温了自己阅读过的作品,还在交流中欣赏了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作”,激发了阅读其他名著的兴趣。此举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展示了学生的读书爱好,使学生在交流中找到自己的阅读方向,也使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之旅持续下去。
3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都比较琐碎,所以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在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重对语文阅读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品读,能够体会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感情。此外,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之上,能够从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出发,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的结合。这样教师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开拓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策略[J].周新民.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
[2]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的实践研究[J].张晓娟.中国农村教育.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