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3期   作者:邢邦琼
[导读] 伴随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邢邦琼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文庙小学     636600  
        摘 要:伴随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尚且不够成熟,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其发展,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开展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利用好这段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养成。本文就“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高年级

        在日常的课程中,在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出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意识。国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学科,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有助于促进小学高年级国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融入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开展这类新型教学模式成了老师和同学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1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1.1 应试化教育严重,学习压力过大
        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偏差,必然会导致教育出现扭曲现象。2009年一项数据表明,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这些数据,无不说明了中国孩子受应试化教育加害之深。传统的教育过分解读了“考试分数”的意义,导致学生错误理解“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那么这样,学习便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过分地看重考试的分数,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不少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地给年纪尚小的孩子施加压力,繁多的学习任务导致他们没有较多的时间去休息。
        1.2 受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处于情感发展时期的高年级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极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学校”,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和良好品质的发展,孩子也会成长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如果出生在不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三天两头吵架打架,对孩子关心也不够,长久以往,必定会给孩子心理上留下创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问题,孩子会变得自卑内向敏感,解决问题不喜欢沟通,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受到打击。
        1.3 存在校园欺凌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其接触社会较少,没有一定的自我保护经验。在受到校园欺凌时,大多比较害怕,不敢跟老师和家长沟通,选择一味地忍让,最后受到导致霸凌者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校园欺凌不只是身体上的暴力,更多的是对受害者采用语言攻击,实行心理暴力,给年纪尚小的小学生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2.1 创建人性化教学课堂
        所谓创建人性化教学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模式。


        2.1.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课本上的知识虽然是固定的,但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我们不能用刻板的知识去固定学生的所思所想。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延展性,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新型教育模式,老师口头上应不断进行鼓励,多让学生尝试接触新的教学模式,感受其带来的新鲜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型教育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树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2.1.2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和老师处于平等地位,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一方面能够拉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完全地放松身体投入到学习中去,愉悦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创造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开导疏通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2 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
        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是最能体现老师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年纪尚小,还未形成完整的学习习惯体系,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鼓励。小学阶段,每个孩子的成绩水平未必一致,老师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高低,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做到不偏不倚,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动向,不忽视每个同学的进步,做到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障碍问题,造成心理伤害,关注学生心理动向,是体现老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表现。
        2.3 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育方式
        2.3.1 通过朗诵抒发情感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具有强烈的表达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适当增加朗诵表演,丰富教学内容,充实课堂.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积极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本篇文章,在朗诵过程中,不仅能够再次强调课文内容,同时,通过文章朗读能够宣泄掉心中的不良情绪,锻炼学生的胆量,勇于抒发情感。
        2.3.2 通过写作表达心境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每天记日记,一方面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锻炼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日记也是学生的心理反应,有些话学生可能不好意思当面跟老师表达,但可以通过日记向老师传递自己的困惑和不解,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内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3 结语
        当今社会不断变革,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教育科目之一,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一定的亲和力,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当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教学问题,学校和老师应积极配合,共同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早日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汤希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田光武.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袁荣宏.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6(27):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