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3期   作者:曾杰
[导读] 虽然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但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
       曾杰
        (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三桥小学 湖南 长沙 410200)
        摘要:虽然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但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童话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不能完全领悟童话故事的主题内涵。文章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学好童话课文的因素,并针对童话教学提出了相关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童话教学的意义
        (一)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好奇心较强,常常出现成年人难以想到甚至“无法理解”的想法,这正好与生动离奇的童话故事所体现的特征相适应。童话故事往往将动物等物体拟人化,以虚表实的形式给阅读者展现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王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童话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内心诉求,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有限,经常会由于好奇而发散想象,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向成人展现自己的想法,往往不被支持和理解,比如小学生跟自己的父母说:“如果动物会说话,他们会说什么?”这类看起来无厘头的问题,实际上正是儿童的本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不会过多注意,往往只是一笑而过。但童话故事以文学的形式支持了儿童无边际的想象,为小学生寄托心灵情感提供了契机,所以,许多童话家如郑渊洁等人都表示,童话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文本。
        (二)有利于通过童话故事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看似风味有趣,实际上风趣怪诞的故事情节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言论的影响。同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会对其产生深渊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进行道德教育很有必要。但是传统道德教育形式比较枯燥,一般是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效果甚微。而如果通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开展德育,不仅是进行了学科阅读教学,还能优化道德教育成效。
        二、阻碍学生学好童话题材课文的原因
        (一)小学生理解能力低下
        影响学生学好童话题材文章的最大因素,便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是通过直线与物象的方式理解世界,即他们能够很好地明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对于那些抽象的、隐藏的事物,小学生通常难以挖掘其背后的深刻内涵。童话故事的语言和情节虽然深受小学生喜爱,但是童话作文文学题材的一种,其背后必然隐藏着一定的情感寄托和哲理意义,学生只有有效地读懂这些隐藏的哲理,才算真正掌握了这篇童话课文。而学生不足的阅历,和较差的理解能力,切断了学生与童话故事内涵的桥梁。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语文积累较薄弱,很多字词都不认识,也不能理解,所以在进行童话故事阅读时很吃力,但是纵观小学人教版课本,低年级教材充斥着大量的童话故事,因此学生一般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童话题材课文的学习。但是,教师面对童话题材的课文,与其他课文的教学方式没有差异,仍然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同时不少教师仍然带有应试教育与功利主义的理念,认为学生只要会做题便是读懂了文章,于是常常让学生通过记忆与题海战术的形式学习。这样学生即便听懂了大概的文章内容,但是也难以真正领悟作者写作的意图,即便短时间内语文分数尚可,也不利于长远的学科学习。
        三、推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进教育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印在纸张上静态的童话故事,通过音频、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丑小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播放一个自制的跟丑小鸭有关的漫画,展现小时候的丑小鸭跟“兄弟姐妹”长的截然不同,丑陋的“鸭”与其他可爱的小黄鸭形成对比,给学生造成视觉的冲突,让学生形成对丑小鸭的初步理解。其接着教师用不同表情的“丑小鸭”漫画图片,展现“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被同伴排挤,被他人嘲笑后低落、难过的心情。最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现从丑小鸭蜕化成白天鹅后的漫画图片,生动形象地将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童话故事的抽象性,增强学生的理解。
        (二)丰富教师教学形式
        1.朗读教学法
        朗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几乎每一篇课文,教师都会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希望通过吟诵的方式,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加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对于童话题材课文的教学而言,朗读教学法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小学生的声音比较稚嫩,更加能朗诵出童话故事的语气,这是成年人所没有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但是,教师应该丰富朗读教学的形式,可以采用听与读相结合的方式,如先教师示范,学生跟读,或者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探究语气的变化,感受文章的起伏变动。同时,可以采取分组朗读法,如可以让学生在对文章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邀请学生分组扮演童话故事里的角色,并可以自制道具,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话剧进行演绎。这种方式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童话故事,并且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热爱。
        2.读写结合法
        童话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童话题材的课文,学会阅读童话故事。二是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之后,也要开始学着写童话题材的作文。那么,教师可以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以阅读带动写作能力的提升,又以写作带动对童话题材文章的理解。例如,就上文提到的《丑小鸭》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扩写,可以写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之后,曾经的瞧不起它的同伴会说什么?或者将写作对象从丑小鸭变成丑小鸭的亲生母亲——大白鹅,大白鹅为何会不小心将鹅蛋丢到鸭妈妈身边等。扩写童话,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原来的童话文本,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3.提问引导法
        此外,教师要巧用提问法,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隐藏的内涵,真正学懂童话题材的文章。以人教版童话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通读了课文之后,要为学生画出一个大概的文章框架,即童话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包括小蝌蚪、青蛙等。接着教师根据框架开始提问,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为什么小蝌蚪要找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谁帮助了小蝌蚪等。教师根据童话课文的内在逻辑,一点点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直到完全领悟文章隐藏的哲理或内涵。通过提问引导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调动学习氛围,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
        4.课外阅读教学法
        语文的学习绝对不能仅局限于课内,尤其是对于童话这类阅读文本而言,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在班上建立阅读角,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书单,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意识。学生阅读大量童话故事,自然能推动童话教学的更好进行。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像童话故事一类的文本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彼此喜欢的童话故事情节,还可以做适当的摘抄笔记,而不是盲目地开展阅读。
        四、结语
        童话是最符合儿童身心特征的文本,其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等特点,深受儿童的喜欢。但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想更好地学好童话题材的课文,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教学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童话课文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增强积累。
        参考文献:
        [1]马玉珺.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艺术,2020(09):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