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3期   作者:陈卓林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
        陈卓林
        (衡东县大浦镇托源完全小学 湖南 衡阳 42142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本文从课堂导读,动画呈现;概念解读,白板演示;例题剖析,课件播放;实践训练,资源丰富等几个方面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一、课堂导读,动画呈现
        小学生在刚接触数学知识时,很可能因数学的深奥与逻辑陷入迷茫,进而产生无趣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导读阶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爱上数学。而动画是小学生们最爱的传播形式,将动画引入在小学数学课堂导读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动画的生动形象、趣味性也能为数学增添几分趣味[1]。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时,教师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导读时插播“认识图形Flash动画”。动画中不仅有色彩鲜艳的各种图形,对于图形的介绍也十分详细,红色的正方形和兄弟们拥抱,就变成了红色的正方体。黄色的长方形和兄弟们手牵手,又变成了黄色的长方体……学生们在观看图形动画时,兴致盎然。短短五分钟的动画呈现,学生们就能念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的名字与特点。动画呈现加深了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与理解,激发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再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在课堂导读阶段导入五分钟的动画介绍,学生们通过观看动画,对比几幅色彩鲜艳的树叶、蜜蜂图形,能很快“找不同”,说清哪只蜜蜂移动,哪只蜜蜂旋转……利用动画呈现介入课堂导读,吸引了小学生眼球,学生们在通过观察对比中,能进一步感知到所学内容和知识点,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动画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动态视频,在课堂导读阶段导入动画,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探索[2]。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二、概念解读,白板演示
        概念是指对感知对象的本质特点进行抽象的概括和理解,而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关系着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后期数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数学有关概念,才能使学生正确把握相关课堂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为以后的深度学习做铺垫,打好基石。概念学习能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所以教师在对数学进行概念解读时,应创新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白板演示。利用白板将概念的关键点直接地呈现给学生,并通过白板形象生动地解析概念,使学生能理解记忆概念[3]。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中,关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涉及到了平移概念、旋转概念、轴对称概念,学生在刚接触时,很可能因为记忆错误或不愿记忆等原因,使认识图形运动时存在问题,影响学习进程和课堂教学质量。而这时教师即可利用白板演示,来引导学生思维,扫清学习障碍。
        比如教师可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相关概念写到电子白板上,教师再利用白板对平移做进一步解析。白板上出现了一只可爱色彩斑斓的小鱼,教师点击白板,随后距离小鱼5cm的地方,出现另一只一模一样的小鱼。教师询问这两只小鱼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一模一样。教师再次点击白板,白板上清晰展示了两只小鱼的运动轨迹,旁边则出现“平移”两个大字。教师即可解读平移的具体概念。“平移指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学生们通过白板演示,很快就能了解到平移的概念。这时教师即可采用同样方法,在平移一侧展示旋转、轴对称的有关解析,通过三者间的差异对比,学生也能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相关概念,进而记忆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关概念很多,教师可以对相关概念做一个归纳总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分解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加简单地记忆概念,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例题剖析,课件播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就是例题。学生们在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后,对课程中的有关例题却总是不能很好把握,囫囵吞枣,对解题步骤和过程不能完全理解。这主要是教材例题是将解题步骤和过程完全展现出来,小学生的思维还并不活跃,需要接受到例题中的信息也是十分巨大,这也就导致学生们能理解前两个步骤,但对于结果是怎么得来的,仍旧一头雾水。所以教师即可利用信息技术,将课件PPT动态播放引入在课堂中来。课件播放能隐藏例题步骤,学生思维延伸到哪一步骤,课件就能播放到具体步骤,能在学生充分理解当前步骤后,再解析下一步骤。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内化所学知识点[4]。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例题解析,学生们总是很迷茫。如“一块正方形的菜地,有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对于例题的步骤迷糊时,再一步步给学生讲解例题。教师先在课件上显示正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回答出“边长乘4”后,课件上对应播放正方形周长公式。教师再询问学生24米的篱笆,有一面靠墙,那只需要围多少面?每面边长为多少?学生一步步循序渐进,独立思考后,很快就能给出答案。这时课件上再一步步播放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的解答步骤等等,学生们也能通过课件,一步步解析步骤,深入理解和领会。
        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课件,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在例题学习时更加有条理,进而使学生融会贯通例题呈现的知识点。
        

四、实践训练,资源丰富

        练习才是知识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章节知识讲解完毕后,必须展开实践训练,通过练习题、章节测试等等,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进而巩固学生知识点。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实践训练。比如可通过慕课、微课等等,使学生能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软件提交作业,教师在后台能够快速批改学生作业,遇见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交流更加便利。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广角——数与形》时,章节是对前文知识点的总的概括和解析,教材上的练习题学生在课堂上解答时,总会因为时间宽裕亦或者老师不能一个个检查等原因,课堂练习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紧张起来。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发放公布练习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看着平台上的练习题数与截止时间,能迅速紧张,快速活跃思维,全身心投入到激烈的练习中去。这样也就能大大提升训练的效果和速度。而在后台,学生练习完毕后,系统也能第一时间给出练习最终分数与错误原因,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能寻找到更多有关课题的丰富资源,进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背景下,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实践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思维,提升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课堂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教学工具,用动画、课件白板及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更多辅助手段,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维现.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应用例谈[J].中小学电教,2020(06):24-25.
[2]吴丽芬.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54-55.
[3]鲜永太.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165+204.
[4]尕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