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3期   作者:金正仙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
        金正仙
        昆明市西山区书林第二小学   云南   昆明   65010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复杂性活动。教育即生长,生长来源于课堂间的活动。因为课堂活动能激发了思维,也催生了素养。当前课堂最缺的课堂活动,就是教师教自己的,学生想自己的,缺少了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生长点,这就导致了盲目地教与机械地学。因此在课堂开展赋予教学生长点的活动就成了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题;教学
1钻研教材,寻找课堂生长点
        教师的课前准备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所以课前需要教师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不仅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排者的意图,清楚把这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课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连续退位减的方法,但是对于被减数中间连续退位减确实很难理解,难点是“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依据教材及课标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并且会验算。”
2了解学生,制定课堂生长点
        课堂生长点不会在课堂上油然而生,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制定,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而制定。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知识。如我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课时,依据课标和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并且会验算。”课前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小的前测,了解到学生的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中间有0的一次退位减正确率达到90%左右,有一小部分错误的学生也是因为某一个数位上计算出错或忘记退位。这就说明学生的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中间有0的一次退位减的算理和算法已经没有困难,所以我及时调整课堂重难点为让学生明白退位是“拾级而上”和被减数中间有0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对比。在教学中我通过小棒图的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403-158时,各位不够减而十位上是0,那么十位先向百位借,借来的一个百在十位上就是10个十,借一个十给个位还剩9个十。让学生直观感受退位时为什么要“拾级而上”。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我让学生挑战完成503-58=  500-126=  1000-365= ,对比后发现被减数中的0不同情况的用法,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3把握时机,抓住课堂“生长点”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没有教学面对的是有着独立意识的活生生的学生,课前谁也不知道在课堂中会收获什么样的意外与惊喜,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有着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把握好时机,抓住课堂的“生长点”。我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课时,在让学生尝试探索403-158后,交流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十位上的0向百位借一后应该计算10-1,为什么要计算9-1”。我适时抓住学生的困惑及时出示小棒图,通过小棒图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十位上为什么算9-1”,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结语:教师不是圣人,每一节课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每节课都清楚学生会什么,我们就不教什么,学生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让我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关注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学生的知识得以“生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