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燕琼
(廉江市第十六小学 广东 廉江 5244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能够极大的提升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想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等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就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基于这种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独立思索数学问题,增强其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研究探讨
一、合理的设立情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提升其思维能力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主动性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基于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设立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活跃自身思维,更加专注与小学数学课堂。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上册《结余多少钱》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随之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夏天来了,小红觉得太热了,于是决定用每月节余的钱购置一台电风扇,小红平均每月结余215元,一台电风扇的价格是325元,那么小红几个月能够购买一台电风扇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一问题,当学生们都疑惑不解,想要得知答案时,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以引入:小红一个月的节余钱数为215元,215+215=430(元),430元>325元,因此,小红两个月即可购买一台电风扇,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使用情景导入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这节课程当中所教授的“估算”的含义,并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其在情境中对自身不了解的数学问题产生求解的欲望,从而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帮助学生熟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其中重点提到了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使其领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帮助其掌握数学学习过程当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观察法以及比较法等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观察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会针对一些教学具体的事物展开思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具体的物体、图像或者教学工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对这些事物留有深刻的印象,为之后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制造前提条件。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乘与除》这一课的练习题时,题目旁边通常会配有一些图片,在练习题讲解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一些目标,按照一定步骤来观察这些图片,使其对题目的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多边形面积》这一部分知识的习题时,其中有一道题是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如图1所示),学生在看到这个图片时往往会感到疑惑,毫无头绪,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这个图形进行观察,学生在详细观察这一图片后会豁然开朗,原来这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组合体,只要知道各个边长便可以通过组合图形的方式求取这一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之后教师还可以再找到一些类似于这一图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图1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熟悉比较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较法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且极具效果的一种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部关联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乘法和除法的题目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几种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
题1:王丽有攒钱的习惯,平均每天会攒6元到存钱罐中,5天之内她攒了多少钱?
题2:王丽有攒钱的习惯,5天时间内她攒了30元,那么她平均每天攒多少钱?
题3:王丽有攒钱的习惯,平均每天攒 6元,那么她攒够30元用了多少天?
教师在为学生列出题目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将这些题目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以及有差异的部分,使其了解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效提升小学生对问题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增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思维与语言之间有着相互依托的重要关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自信的表达自身的内心观点,且表述清晰、完整、准确。
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许多题目的表述方式都需要认真对待,而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些点,学生经常会将“乘”和“乘以”、“扩大”和“增加”、“缩小”和“减少”等词语的表述方式搞混,因此数学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使其在表述其数学观点时能够用词准确,吐字清晰,完整的表达自身的思想,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在素养和思维能力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提升。
四、加强操作指导,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将数学知识理论付诸实践,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实践并不是只依靠学生的肢体动作,还要经过头脑的反复活动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眼前的一部分较为形象的动作认知能力较强,记忆更加深刻,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一些目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实践,使其能够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一些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学知识,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效果。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喜欢做一些无意识的摆放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使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摆放动作与思维拓展相联系。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线与角》部分知识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线和角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每个人拿2根筷子类的直棍,将其当作直线,让学生将两根棍子重合摆放在书桌上,然后固定住棍子的一端,从另一端移动棍子,从而形成角度,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理解线与角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的通过实践来认证自身学过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主观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还较为欠缺,然而,小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实践的认知能力却较为优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有效的拓展其知识面,培养其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从具体的事物和实践当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兴趣激发、学习方法传授以及实践拓展活动等角度出发,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科学的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再明.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N]. 贵州民族报,2020-09-01(A03).
[2]贾希凤.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