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丰富初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3期   作者:廖天来
[导读] 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时,采取合理的策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廖天来
        福建省上杭县第四中学

        摘要: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时,采取合理的策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经验可作为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基础,能够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丰富初中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开展的双边活动,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意味教师需要转变目前的教学目标,需转变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使学生学习环境更加轻松愉悦。原本数学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主题性,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阻碍,并且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而目前根据新课标要求,应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教学活动经验,为其后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注重丰富初中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其经验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理论方面来说,许多与学习理论相关的内容都比较重视经验,经验是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过程中,能够发挥支撑作用的主要理论是建设主义学习理论,结合石中英等教育专家的研究发现,建设主义学习理论对有效学习进行阐述时提出“先前经验”是一项前置性条件,学生基于先前经验来主动、有效建构活动,确保学习有效性,该理论也说明了经验的重要性[1]。对于实际来说,学生具备一定经验时,能够更加顺利地建构数学知识与体系。例如对“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学习时,因为学生积累了轴对称等相关知识的经验,对其性质进行猜想时,大部分学生可在对称角度猜想出轴对称两底角相等和两边相等;有的学生也能够利用草稿纸以裁剪与折叠等方法获得等腰三角形,并对折来证实自己的猜想。这一学习过程意味着,如果学生具备足够经验,则学习数学知识将更加顺利。如何获得数学经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来积累和丰富经验,该活动主要是数学课堂活动,即为数学基本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同之处是基本活动通常指向学习具体数学知识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的活动。基本活动通常具备明确指向性,该过程也是现阶段设计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
二、丰富初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
(一)合理开展章起始课教学
        合理开展章起始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章节初步构建内容框架,并体会到该章节的核心数学思想,准确梳理本章节相关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以及方法,并且可以体验到运用核心数学概念及思想对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

比如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进行教学时,大多学生喜欢使用算数方法来解决问题,就算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也是利用算数方法来解决,之后在添加一个字母,这无法体现出方程的优越性,也难以对学生构建方程模型的能力进行培养。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学中为注意在章首页出现的丢番图故事,教师运用该故事可提问能否用算数方法加以解决。运用方程能够轻松解决算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和代数抽象运算以及建模过程,也可初步理解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以此掌握方程,将方程优越性展现出来,为后期学习打下方程建模的基础。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活动经验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是由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后获得体验、感受、领悟及获得的数学技能、知识、观念和情感等内容构建的有机组合型经验[2]。活动过程主要是观察联想、整理猜想、表述、证明或是验证。比如学习过三角形的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后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学习,进行的教学设计如下:学生按照三角形分类随意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这三个三角形,对所画的三角形进行观察,猜想两边之差和第三边的关系,并在图形旁边做好记录,接着可引导学生在测量和计算后,对猜想正确与否进行验证,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进行验证吗?”在学生验证后提问:“你运用了怎样的定理来验证,需要使用数学语言符号来表示吗?”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丰富学生分类讨论、转化文字符号等经验和学习数学基本方法等学习经验。
(三)合理设置兴趣小组
        初中阶段开展数学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在课后也应自觉地进行复习和巩固,为了对学生课后学习进行有效监督,教师可引导学生间加强交流,并互相监督,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自省和主动的态度,学生间通过交流还能够解决难题。比如在对“函数”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应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将八个学生划分为一组,主要是在课后对函数学习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例如其中一组学生主要负责探讨一次函数,主要有一次函数概念、自变量取值范围、图像性质和函数的实际应用等内容;另一组学生探讨二次函数;其他组学生可对三角函数、函数及几何知识结合应用等进行研究。为加强知识深度,各小组学生应将本组任务完成,还要与其他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分析研究一些具备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师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开展小组展示活动,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周组内学习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在课后努力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较于题海战术,这一方法更具趣味性、针对性和活动性,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突破疑难问题。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应丰富其数学活动经验,激发起学习兴趣,为后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应采取合理的策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更有效理解和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宝金.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9,(12):27-28.
[2]薛明烽.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0):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