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与应用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3期   作者:罗文辉
[导读] 生活化的认知与实践本质上就是生活化的教学
        罗文辉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江苏 苏州215131
        摘要:生活化的认知与实践本质上就是生活化的教学。而生活化教学指的就是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给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围绕实际生活情况提出相关问题。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落实“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成为组织者,以思维的训练作为关键点,自主学习作为中心”的思想,让整个教学变成传播思想、训练技能、学会知识、自主进步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采用多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最终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现状;应用措施
1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效降低物理课程学习难度。物理学科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及理论性的特点,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以学生常见现象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其分析并总结规律,可以有效将教学与生活相关联,从而降低课程学习难度。其次,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材中多数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常见现象有关,是对生活现象的规律总结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层面。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最后,有效克服学生畏难心理。将生活常见现象或典型事例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有效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现象研究的熟悉感和亲切感,有效的克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畏难心理。
2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2.1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环境不理想
        初中物理是基础学科之一,学生能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分析物理原理,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理知识。物理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是在中考的压力下,很多教师都放弃了物理实验课程,转而专攻理论课程,导致教学方式呆板,学生只会学习而不会运用。事实上,适当的实践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了解,如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和重力等知识都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
2.2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虽然许多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都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着生活化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导入形式单一。许多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都会选择生活化的事例导入课堂,也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然而,大多使用图片、视屏及具体事例作为课堂导入素材,缺乏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最新科技成果的灵活使用。第二,课后作业形式单一。很多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关于生活化教学的作业,大多是物理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缺乏技术发明和应用类的作业任务,使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失去兴趣。
3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应用措施
3.1摄取生活资源,实现生活化导入
        从教学现状来看,一堂课是否成功与新课导入有极大的关系。创设独特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导入新课非常关键。从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导入新课的方式比较多,但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教材知识导入,导入模式过于简单,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事实上,要高质量导入新课,教师必须让导入生活化,从生活中选取资源,选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创设生活化情境,通过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气化液化”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酷热的夏天,马路上的洒水车洒水几分钟后水就不见了,马路积水,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能干,相对而言夏天快一些…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生活案例,学生天天可见,只不过没有认真思考原因而已,这样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3.2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新教学设计的整体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趣味性,摆脱物理学科很难的思想,为学生增加学习自信心。例如,在教学功率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了解一些自己平常用到的家电的电压等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按照电压等信息对这些家电做简单的分类,讨论不同种类的电器有不同功率的原因,总结出规律。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以“大气压”的教学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水盆,一个杯子和一支蜡烛,在课上利用这些做一个小的物理实验:将水盆中加入适量的水,随后放入点燃的蜡烛,在蜡烛上扣上水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会发现蜡烛熄灭的同时杯子中会进入一些水。在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之后,教师再结合大气压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该现象的物理原理。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大气压的认识,将实际生活问题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
3.3用生活现象构建物理模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很多知识点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如果老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证。所以,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构建物理模型,增强其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而使其更好地去学习,增强自身学习能力。例如,学习“力的平衡”这节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各种力的相互关系,老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如“一个人站在商场上行动的电梯上,一动不动”,然后以这一现象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这个人受到的力,由于这个人一动不动,说明他正处于平衡状态,进而分析出受力关系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现象构建物理模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
3.4课后作业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教师以及学生用来检验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好办法之一,而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更要掌握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上有教师的指导来完成知识学习,而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述“透镜”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预留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教师可以在预留课后作业时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用到透镜知识的物品,并简单对其原理加以了解,其中,某位学生就搜集了有关近视眼镜的资料,近视眼镜是一种凹透镜,它的原理就是通过近视镜对光线先分散,再由晶状体聚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了,而且近视度数更高的学生所带的镜片厚度也是要高于低度数的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在生活中关于透镜的应用。
4结束语
        总之,物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物理运用能力,从而形成物理观念和物理素养,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江幼芳.略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J].读写算,2018(19):145.
[2]罗远均.让生活为物理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4):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